一个小时后,一场紧急会议在审理会召开。
当初的名刀大赛专家组基本都来了,许多人工血管业内的元老、知名科学家,都到会。
“不可思议……”
“我们专家组,当初评估临海大学研究所几乎不可能完成,当初只给了六百五十万经费!”
“我们错了?”
专家组众人看着面前的一份份文件,目瞪口呆,神情震撼到了极点。
这怎么可能实现!
别说是名不见经传的临海研究所了。
就算杨晨曦这位早已确立业内地位的教授,提出要攻破禁区,专家组照样不会有太高的期望。
他们很清楚,禁区面前到底横亘着多少技术壁垒、科技差距。
根本就无法跨越!
然而,临海研究所却走出了第一步。
而且是最远的一步。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研究所走完动物实验、进入临床实验!
“他们……用的是阜外的设备?”
“难怪!”
“不对,阜外的仪器也是国外十年前、七八年前已经淘汰了几代的机器啊!”
“他们用国外的老古董机器,做出了小口径人工血管?!”
想到这里,会上众人更是万分震撼。
……
这场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
最后,审理会下发特别许可证,同意临海研究所、临海一院展开人类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名刀大赛主办方出面,追加科研投资五个亿。
然而,谁都知道此时已经太晚。
临海研究所已经过了最花钱的前中期研究,七个亿的各方拨款,花得比烧得还快,差不多每个月就能用掉两个亿。
而如今已经到了临床阶段。
研发也接近尾声。
五个亿?
哪怕再给五十亿,对临海研究所来说,都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名刀大赛主办方、专家组,没有雪中送炭的眼光,也失去了将名字永远载入小口径人工血管历史的机会。
……
第二天。
一则新闻,在临海一院、临海市政府、以及白云省政府的通告中同步出现。
“受试者招募通知!
我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开展一项‘小口径人工血管置换术临床试验’。本研究已经获得我国实验伦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准,且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
该实验是白云省临海一院许秋医生主导,目的是打破困扰业内三十余年的6mm小口径血管禁区。这也是全球唯一一例已经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小口径人工血管。
在此我们向全国进行受试者招聘,如果您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将有机会参与本项临床研究:
1.年龄18~75周岁(包括边界值),性别不限。
2.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之一:患有冠状动脉相关疾病,有冠脉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静脉通路;外周动脉血管疾病;血管缺损。
3.无不良嗜好。
4.能遵守本实验各项要求,可配合进行备向检查并主动报告主观症状。
5.……”
其中,第二项是小口径人工血管主要的临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