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是大帽子!</P>
换做别人,这些大帽子扣不上去。</P>
李邦华不同。</P>
他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P>
皇帝给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理应为皇帝解忧。</P>
“放肆!李阁老乃内阁首辅,岂能容你乱说?”</P>
“王弘祚,你说这话不亏心吗?李阁老只当了四个月的首辅,做的事已经够多了。光是京师附近这几次大仗就够兵部忙的了,期间还要处理公务,负责练兵,整顿吏治。”</P>
“是啊,王侍郎言重了。”</P>
王弘祚哈哈大笑起来:“忙不是借口!在其位谋其政,干得了就干,干不了趁早告老还乡!”</P>
王弘祚攻击性十足的言语让朝堂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李邦华身上。</P>
崇祯也盯向李邦华,想看一看自己选的这位首辅到底合不合格。</P>
如果他连王弘祚这种小卡拉米都解决不了,后期还怎么靠他整顿南方?</P>
那里盘根错节,巨大的关系网,利益网让风刮不进,雨滴不透。</P>
李邦华阴沉的笑了起来。</P>
“呵呵呵呵,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P>
“内阁怎么做,做了什么还轮不到你来管!”</P>
“陛下,在场的诸位,辽东的建奴,山陕的流寇,荆襄的流贼都需要用兵!”</P>
“老兵就那么多,死一个少一个!新兵一直在招募,可就算招募百万新兵,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操练,上了战场就是百万逃兵,败兵!”</P>
“王弘祚不懂,此事也不怪他。”</P>
“可是王弘祚,藩王的事是陛下私事,谁给你的胆子过问此事?”</P>
“勋贵霸占民田一事正在审理,官员贪墨也在整治。这些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你急什么?”</P>
“还有,你所说的百姓民不聊生,是指哪里的百姓?”</P>
见王弘祚不说话,李邦华眼神逼人,“说,那里的百姓?”</P>
王弘祚刚才那番话只是随口一说,目的是为了将李邦华拖下水。</P>
见李邦华追问,忙不迭的回答道:“是大明朝的百姓!如果能吃饱穿暖,就没人造反了!”</P>
“王侍郎说的好,太好了!”李邦华突然大笑起来,他指着身后一众朝臣说道:“此前朝廷已经定下了以兵代赈,以工代赈之策,谁敢去执行?”</P>
“你?”</P>
“你?”</P>
李邦华的手指到那里,被指中的人纷纷躲避。</P>
建奴入关四处劫掠,赈灾的队伍一旦与建奴相遇,必死无疑。</P>
所以这件事暂时被搁置了!</P>
“还是...你去!”李邦华指向王弘祚。</P>
王弘祚有点慌,“我...我刚才那番话也是为了国家,为了朝廷!”</P>
“你也敢跟我妄谈为国?为朝廷?笑话!”李邦华收起了笑容,“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P>
“有什么事直接冲我来,别在朝堂上胡搅乱搅!”</P>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弘祚也不装了,他先是嘴角上扬,随后从怀里拿出一本题本。</P>
转身跪地对着崇祯喊道:“陛下,臣弹劾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他治下不严,贪墨朝廷的抚恤银。”</P>
“请陛下治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