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袁术自投罗网(1 / 2)

建安二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刘繇的忙碌和刘基的操劳中渡过。

刘繇一边上书皇帝刘协,陈说扬州当下时局,重点讲述刘基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事迹;一边纵横捭阖,联络各地宗亲声讨袁术、孙策不义之举。

刘基有刘繇在朝廷里面周旋,又有伯父刘岱忠烈的名望,大义名望掌于手中,经营好豫章、庐江一亩三分地的信心也足了起来。

他的麾下,文有诸葛亮,武有陆逊,再加上太史慈、魏延、陈武等得力助手,班底虽然人数不多,但拉出来个个能独挡一面。

同时,祖郎、高顺、刘晔等外围一点的人员,对刘基的认可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假以时日,刘基就能借势而上,实现收复扬州的目标。

除了人才的聚集之外,刘基治下两郡的内政民生,也渐渐的兴盛起来。

最突出的一点变化,就是柴桑城的规模,已经比刘基第一次见到时,大了整整一倍。

原先的低矮夯土城墙,被开采于庐山的青石城墙取代,高度也比之前高了近两倍,真正由小城变成了大城。

主持柴桑城扩建事宜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投奔不久的宗室刘晔。

刘晔此人,谋略能力出众,动手能力也不差,历史上,他曾经在官渡之战中发明了发石车,威力很是强大,让兵力上占据优势的袁绍军一愁莫展。

这一次,刘晔到了刘繇扬州刺史府后,很快就凭着宗室的身份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刺史府别驾从事。

从事这个职务,权力可大可小。

全看刺史信任不信任。

刘繇身边最得力的谋士,就是许靖、许邵兄弟,但偏偏这两位月旦评的术士,嘴巴上功夫了得,实操能力欠缺。

一番对比之后,刘繇自然对刘晔越发的重视。

城池防御的坚固和扩大,无一不在昭示,刘繇、刘基这一个势力集团,已经渡过了曲阿兵败最艰难的时候,重新踏上复兴的道路。

最先看出这一机会的,毫无疑问,是嗅觉最敏锐的商贾。

眼光长远的,如徐州糜家,已经早早的来到柴桑城中,抢占有利的地皮,盖商铺房舍,建立分号,大发横财。

糜三郎这個称呼,在柴桑乃至豫章、庐江一带的商贾圈子里,名气堪比刘基。

同样的美姿容。

同样的少年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