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开着三轮车飞快的到达进入歪头山的入口,康冲水库。</P>
康冲水库已经枯竭,没有水。</P>
在《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逝世的那一年,也就是《莫扎特传》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那一年,也就是阿蓉出生的前两年,八岁而不是十三四岁的阿炳一个人背着衣袋,赶着老水牛,走三十里路,来到康冲水库的外婆家放牛,他在这里住过二十九天。</P>
康冲水库离外婆家中间有一条铁路,牛穿过这条铁路会踩到石头子,那一年,阿炳的老水牛踩到石头子,崴了脚,最后嬢嬢请牛兽医给老水牛治病,那牛脚和牛小腿都是肿的,最后牛兽医妙手回春,牛脚治好。</P>
康冲水库里面是一个山洼,这个山洼直达歪头山,歪头山的北侧则是襄阳扁山。</P>
扁山是旅游胜地,人来人往,而这歪头山却人迹罕至。</P>
阿炳的叔叔曾经在这个山里开荒,当年开荒的人有三个男人。</P>
他们夜晚就住在深山里面的茅草房里面。</P>
那个茅草房里面有锅碗瓢盆,可以做饭。</P>
茅草屋的顶部悬着一个筛子,筛子里面放着馍馍。</P>
阿炳和表弟饿的时候,就会拿那馍馍吃,那馍馍有白面馍馍,有糖馍馍。</P>
阿炳沿着山里的石头路朝歪头山走去。</P>
他遇到一个道闸,道闸边有个小房间,阿炳路过房间窗户时,房间走出来一个小孩。</P>
这小孩二十多岁,看着阿炳。</P>
阿炳说,你是哪个村的。</P>
小孩说,枣林村的。</P>
阿炳说,我在这个村里长大,但是不认识你。</P>
小孩说,我也不认识你。</P>
阿炳说,这个地方变化好像有点大。</P>
小孩说,不大。</P>
阿炳说,你在这干嘛?</P>
小孩说,我在这里看屋。</P>
阿炳说,看啥屋?</P>
小孩指着附近几个顶部是钢结构的屋子。</P>
阿炳说,这是干嘛的?</P>
小孩说,这里是电厂废渣的处理地。</P>
阿炳说,山里面现在还有人住吗?</P>
小孩说,现在没有人,前几年有人在里面种橘子。</P>
阿炳说,有没有搞养殖的在山里面?</P>
小孩说,以前有人放羊子,现在没有人养。</P>
阿炳说,我进去看看。</P>
小孩不吭声。</P>
阿炳继续前行,发现一头老黄牛在吃草。</P>
阿炳回忆起当年在山里放牛。</P>
周家湾是丘陵地带,土地都被开发,没有大片闲置的地方用于放牛,家家户户放自己家的牛。</P>
而枣林村因为靠着山,全村的牛集中起来放,大家达成协议,每天用两个人,赶着几十头牛进山。</P>
这样家家户户轮流,村民可以把空闲的时间用于做别的事。</P>
阿炳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和要好的同学,轮流打饭,今天我打饭,一个人打两份,明天同学打饭,也是一天打两份。</P>
阿炳想到深圳的阿来,曾经找保安帮助几个员工打卡的事情。</P>
这三件事有相似的地方,从做事的角度看,许多事情,没有必要调动那么多人力资源,这劳动力共享应该原始社会都存在,阿炳边走路边陷入深思。</P>
阿炳思考着多年前一个老教授讲的故事,说是一个大学,英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排队打饭。</P>
英国大学生先排队给自己打完白粥然后再排队打馒头。</P>
而中国大学生,两两结对,一个人排队打两份白粥,一个人排队打两份馒头。</P>
就这样,中国大学生饭吃完了,英国大学生还在排队。</P>
老教授讲到最后说,这个故事不是说中国大学生聪明,而是说中国大学生破坏规则,赞美英国大学生遵守契约。</P>
老教授围绕这个故事展开讲东西方文化区别,一个人是集体主义,一个是个人主义。</P>
并举例说,东方人吃饭,大家一起吃。而英国人吃饭,就算坐在一个桌子上,也是各自吃各自点的食物。</P>
阿炳越想越远,他在石头路上,看到一些颗粒状的东西,好像是羊子屎。</P>
阿炳想不明白,如果是羊子屎,几年前的羊子屎,经过风吹雨打,应该早变成土壤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顽固不化?</P>
阿炳发现路边有几个红砖头小屋,那些屋子的木门是半开的,阿炳走进屋子,首先发现蜘蛛网。</P>
阿炳担心会有毒蛇,他在屋内四周寻找毒蛇。</P>
在他确定没有毒蛇之后,他发现屋内有个破床,还有康师傅方便面盒子,还有几个破碗和筷子。</P>
这个地方,应该曾经有人在此放羊。</P>
阿炳离开屋子,继续前行。</P>
他发现杂草丛中,蹲着一个男子,那个男子拿着摄像机和望远镜和一把镰刀。</P>
这男子约三十岁。</P>
阿炳说,我以为你在这拉屎。</P>
男子说,我在拍摄小鸟。</P>
阿炳说,你咋说普通话?不是襄阳人?</P>
男子说,我是广东肇庆人,在襄阳打工。</P>
阿炳暗思,襄阳人到广东打工,广东人到襄阳打工,原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风景总是在远方,而身边发生的,都是不忍直视的。</P>
在这炎热的荒郊野岭,除了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在这里,享受大自然,阿炳感到丝丝欣慰。</P>
阿炳对男子说,加个微信。</P>
男子拿出手机,阿炳通过验证。</P>
阿炳继续前行,在一个小树林附近,阿炳发现一个水坝。</P>
阿炳走上水坝,发现是一个小水库,这个小水库应该是后来修的,在歪头山脚下。</P>
阿炳站在水坝上晒着太阳,吹着凉风。</P>
小水库的水很浅,可以看到水底的泥沙。</P>
阿炳继续走,当他走到小水库的尽头,发现有个石屋孤独的立在山坡。</P>
这个石屋吸引着阿炳,阿炳穿过灌木丛,朝石屋靠近。</P>
石屋门口有口井,井边有一个小沙堆,这沙堆应该是盖石屋的人留下来的。</P>
阿炳在沙堆上发现一张白色的蛇皮,阿炳大吃一惊。</P>
那张蛇皮很粗很长,应该是一条巨蛇在沙堆上晒过太阳,然后脱皮。</P>
阿炳搬开井盖,突然发现井里面有东西在游走,阿炳打开井盖的那一刻,那东西潜入水底。</P>
阿炳发现井壁上有几条小蛇的蛇皮。</P>
阿炳判断,井里面有蛇困住。</P>
阿炳不敢再看,他担心那蛇突然飞起来咬一口。</P>
阿炳迅速离开,阿炳有些害怕起来,如果此时,十条蛇同时向他游来,该如何是好?</P>
阿炳走到石屋屋檐下,石屋有个小石窗,小石窗有网状纱窗,阿炳朝小石屋内看,什么都没有,里面干干净净的。</P>
他发现石屋内竟然有电线,想必是石屋的主人曾经拉过电。</P>
阿炳暗思,这么好的石屋,石屋主人因为什么事情离开?</P>
他长什么样子?他经历过什么?</P>
阿炳发现石屋的石门有把铁锁,那把铁锁只是挂在门上,并没有锁住。</P>
阿炳推门进入石屋,屋内屋外温差不小,阿炳顿时感觉到凉爽,阿炳打量四周的屋顶,在确保没有蛇之后,阿炳站在纱窗看着窗外。</P>
窗外有阳光,有树木,有山头,有绿叶。</P>
阿炳想起童年时候,玩过一个玩具,那玩具有个镜片,小孩只要用一只眼睛对着镜片看,就能看到里面的风景,就像电影的一帧。</P>
阿炳已经忘记这个幻灯片玩具的名字,他想呀想,每次感觉就快要想起来的时候,可就差那么一点点,够不着。</P>
非常熟悉,就是想不起名字。</P>
阿炳想,如果早上多吃两碗米饭,就一定能想起来。</P>
阿炳在石屋子乘凉,心想,这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如果有一天自己老去,一定来此地养老。</P>
摆一张竹凉床,抱个五床被子,应该可以度过炎夏和寒冬。</P>
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不枉来人间一游。</P>
阿炳越想越开心,竟然仰天干笑三声,哈哈哈。</P>
请看下一章《道德经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