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大宋的逻辑学和科学(第一更)(1 / 2)

陈规说道:“会不会重量就是力呢?”

陈规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

他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问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只会认为那股看不见的力可能是鬼神之力。

其实大宋的力学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

北宋年间水运仪象台可以说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钟了。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

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后来苏颂和韩公廉继续改进。

有了有齿轮,甚至有擒纵器。

要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怎么会说水运仪象台是世界钟表的鼻祖呢?

这些都是要对力学有一定认知才能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12世纪顶尖科技的结晶。

可惜的是水运仪象台在靖康之乱中被废弃,从而失传。

到南宋的时候居然让秦桧和朱熹等人继续研制,还投入不少钱,但没有研制出来。

好在赵宁所在的这个时代,这种东西还在。

此时的水运仪象台就摆在格物院。

赵宁将陈规的钟表放在御案上。

他看着这块“表”,与其说那是一块表,不如说是一个钟。

大小只有大半个巴掌大小,但是够厚,够高,里面时不时还发出声音来。

估计是有小型的重锤一类的装置在里面发力。

水运仪象台的装置赵宁不太清楚,恐怕也是非常复杂精妙的,甚至有类似弹簧的弹簧片也说不定。

赵宁倒是也没有继续讨论钟表的原理,他预估这钟表量产后会有相当一批有出现问题。

一个新产品,需要量产一部分才会暴露问题,这也是合理的。

既然有一定力学基础,在理解重力的时候,会比一般人快许多。

然而,计算重力加速度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赵官家说道:“陈卿,我们来梳理一下你的想法。”

“请陛下指教。”

“大前提,一定有道的存在,万物根据它的客观规律运行。”

“没错。”

“小前提,物体在空中会下落。”

“是的。”

“所以,物体在空中下落,是一种客观规律。”

陈规继续说道:“是的。”

赵宁说道:“朕将这种推断称之为演绎法。”

“演绎法?”

“演绎法的核心是前提一定是要成立的,我们都认可世界上有客观规律了。”赵宁说道,“朕刚才说的客观规律就是一个大前提,物体在空中都会下落是一个小前提,如果客观规律不存在,大前提就不是事实,后面推断出来的就都是错的。”

陈规陷入沉思中,这种思维方式,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但也的确有道理。

其实平时许多人都在用这种方式,但没有人把它总结出来。

这就是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