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一窝子奸商(第二更)(2 / 2)

茶叶在那种边陲之地,可能说是硬通货了。

王宗濋继续说道:“去年市舶司也向太府寺提出100万斤的茶叶需求,而且钱喻清说未来数年,需求还会更大,南海诸国对我朝茶叶皆颇为热衷,尤其是大食人,市舶司的海运扩大后,钱喻清谈了好几笔关于茶叶的大买卖。”

他补充道:“民间对茶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至于日本和高丽使者,前几天也找到臣,想要加大茶叶的买卖。”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赵宁问道,“国朝需求赚钱,摆在面前的钱,总不能不赚。”

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尖锐。

榷茶法是赵佶时代恢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茶叶的自由买卖,从中获利。

例如某个百姓想要种茶叶,必须还有许可证,要交钱,这无可厚非。

等种植出茶叶,商人与茶农还不能自由买卖,商人必须找官府买茶引。

这里的茶引,在历史上就是蔡京首次创造。

茶引按照你出的价格,授权你在茶农那里买多少茶叶。

而在榷茶法之前,大宋朝还施行了一段时间的茶叶官营。

也就是禁止民间商人向茶农卖茶叶做买卖,只允许官府售卖。

这显然不现实,官府不可能全部操办。

后来又允许自由买卖,以收税的形式,但是增值税在古代无法衡量统计。

于是蔡京的榷茶法横空出世。

榷茶法相当于在中间加了茶引这个凭证。

这不仅仅是创收,还能控制茶叶的流向。

例如某个商人来买茶引,茶引上规定你要去开封那个茶农那里买的一万斤茶,只能运输到北边边境交易。

这就大大减轻了茶叶贸易的中间环节,让各方都舒坦无比,后世的明清都沿用了蔡京的榷茶法。

问题就在于,环节减少了,商人积极性更高了,销售量自然就起来了。

但是茶园的供给与民间销售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而这两年,宋夏榷场打开,宋金榷场又全面开放,宋与高丽、日本、南海榷场同时打开,茶叶的供给量自然就出现不足。

在赵宁的战略规划中,未来茶叶还要更大体量卖给阿拉伯人,让他们带入大量的茶叶西进,在海上丝绸之路全面谋取暴利。

茶叶、丝绸卖出去越多,大宋赚的越多,未来陆地版图疯狂扩张的时候,才有雄厚的资金支撑大移民时代对周边的占领。

王宗濋看了一眼赵鼎,然后对赵官家说道:“臣倒是觉得西南大理国产茶丰富,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把大理国收复了,这样朝廷产茶的地方又多了一块,更多从茶叶输送到海外,为朝廷和民间都带来利润,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宗濋俨然一副奸商的嘴脸。

这就相当于把大理国那里生长出来的茶叶,拿过来,让民间商人通过运输到海外,赚取暴利的形式,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

这个过程中,朝廷赚了,民间商人也赚了,海外诸国,甚至金国的完颜昌同学坐在家里也有了茶叶喝了。

多方共赢啊!

见赵官家没说完,王宗濋又说道:“朝廷即将收复的安南也可以大量种茶,都是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