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也包括了李察哥。
李乾顺是一个手段也非常了得的君主,他三岁就继位了,当时是太后和外戚专政。
正是李乾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干掉了外戚,提拔了一批有作为的大臣,而且极力推行“汉化治国”,又在辽国、宋国之间左右逢源。
后来辽国被灭,又以外交手段与金国示好。
可以算得上一个中兴之主。
李乾顺说道:“宋使,请代表朕,向宋国皇帝陛下,表示歉意,朕会与金国重新商议联姻之事。”
孙傅说道:“夏主仁德!”
孙傅退下去后,立刻给赵宁写奏疏。
其实,赵宁并不指望能破坏金夏联姻。
李乾顺娶金国公主已经是定局。
而赵宁的目的,却是让李乾顺迎娶得没有那么顺利。
说简单一点,就是恶心金国,使金国朝堂一部分人对西夏产生芥蒂,让两国相互加深裂痕。
而李乾顺其实是借机向金国叫苦,表示自己压力是很大的,他不是真的不娶金国公主,他也想以眼下的情形,与金国讨价还价。
同时,也让自己的臣子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也是被逼无奈。
十二月二十二日,东京,皇宫。
赵宁桌上堆满了奏疏,那些都是从淮西送过来的。
是关于户部去查田、查税,以及肃省院去反贪的奏疏。
不要误会,不是户部和肃省院官员的奏疏,而是淮西官员们的奏疏。
弹劾的对象正是户部和肃省院。
弹劾的理由是这些朝廷派过去的官员在当地横行霸道,激起众怒。
在金兀术南下的时候,京畿路周边的各路就趁机对新政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赵宁在皇宫前砍了六个官员,发配了数十名官员这事,经过这段时间,已经在各地传开。
后续的发酵终于出来了。
就眼下淮西的奏疏就说明了许多,也说明了淮西此时斗争之激烈。
这些奏疏赵宁都看完了,他放在一遍,暂时没有去处理。
现在赵宁手里还压着好一些大事没有处理。
例如第三次宋金之战的好几个战犯。
长安会战中导致大军崩溃的席贡,邢州之战中私自逃跑的刘光世,岳飞俘虏的河北东路阜城守将孔彦舟。
他们都关押着,都还没有处理。
为什么一直不处理,这事与之前的时局,以及大宋内部军政格局有很大的关系。
只能说,宋金如果真的停战了,这些事要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不是立刻处决席贡他们,而是另外一件事要开始布局了。
什么事?
扩大报纸在黄河以北主要州府的布局。
报纸的作用现在越来越明显,它对舆论的引导、掌控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接下来新政走出京畿路,以及扩大军政改革,舆论的掌控都显得更加重要。
此时,在赵宁眼前的人,叫胡寅,他是秘书省校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