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希金森的电话,范振华已经没心思在去看自己的博士生花费一周时间准备的那篇报告。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学生的确很辛苦,为了写好这篇总结,这一周里翻阅了近三年近乎所有的数学期刊。
没办法,此时他所有的心神跟好奇心都已经被希金森口中的那篇论文所吸引。
其实读论文这种事情对于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跟智商无关,跟行业无关,甚至对许多每天都要跟论文打交道的研博生甚至科研人员来说,其实同样如此。
尤其是对于许多苦逼的研究生而言,在申请新项目前必须得在数据库里搜索、寻找同行的论文,这绝对是份苦差事。论文水平良莠不齐不说,还得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让自家的申请报告能显得漂亮些,起码不能搞出自家要申请的全新项目,人家国内同行一条龙专利的乌龙。
这工作绝对能把人熬秃头。
但对于真正身处科研细分领域一线做那些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科研大佬们,读那些同行强烈推荐,质量颇高的论文却是种享受。尤其是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的论文,那绝对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没有之一。
真正的理论科学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纯粹而强烈的好奇心。没有这个特质其实很难在枯燥的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毕竟这个世界上外界的诱惑太多,太多。对科学的追求也只能靠好奇心支撑着了。
好在很快范振华便收到了回复,随后他迫不及待的沉浸打开了论文,扫过题目之后,心神便放进了综述之中。
“果然,水平很高!”这是看完综述后范振华给出的判断,随后他并没有像希金森建议的那样先看正文,而是直接开始看作者简介,随后整个人果然如同希金森说的那样,不太好了……
然后真有那么一刻,他也想思考一下这个世界的真实性问题!
职业竟然是学生?!单位却是宁家村农机厂?!
这是什么奇妙的组合?更让他感觉疯狂的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都只有NgJie一个人。
换句话这篇论文是某华夏乡村农机厂的学生独立完成的?
他大概明白了希金森话中的意思,难怪要他确认这篇论文是否真是作者独立完成的,更明白了为什么在邀请了自己做审稿人之后,《数学年刊》的主编又邀请了卢正月。
这是对他不放心啊!怕他把成果据为己有,所以专门在华夏找了两位审稿人相互监督?
好吧,这也是应该的。
真的,在看到作者简介的那一刻,范振华还真的怦然心动了。
虽然他还没看正文,但如果真像希金森说的那样,这篇论文解决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难题,并在学界达成共识,明年即将在巴西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肯定是要多发张邀请函的,说不得还会直接邀请作者去做报告,而且是开幕式上的顶格报告会!
如果学界达成共识够快,指不准明年的菲尔兹奖都能直接颁给这位论文作者!
如果这篇论文是他手底下某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他还真就敢据理力争,给自家学生破格去申请一个科学院数学院士,他甚至能保证下届院士评选肯定能通过。
但农机厂的学生是什么鬼?!
没错,华夏之前学界是有不少不太好的风气,什么小学生做科研发SCI,中学生功课癌症,但那些所谓的论文跟创新,成果其实大都并不耀眼,无非是一般的学术家长给孩子刷刷履历。可范振华打破脑袋都想不通,哪位学术大拿脑残到会拿这种有资格评菲尔兹奖的世界级成果用来给孩子刷履历玩?
更别提华夏哪位数学大拿会呆在一个大学跟研究所都没有的小县城里?
办公室里没有风,但范振华的大脑依然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