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过后,各人四散。
海西崖、海长安与海礁都要上差,小石头也有功课要做,胡氏则是从婆婆马氏处领了准备两顿正餐的任务,需得去厨房过问采买事宜。屋里一时间就只剩下马氏与海棠祖孙二人。
马氏把心腹好帮手崔婶打发去帮儿媳妇了,便靠在炕边的引枕上,长长叹了口气。
海棠凑到她身边,压低声音问:“阿奶,您之前不是很不想回老家祭祖吗?怎的就没拦住爷爷?”
“额还能咋拦?该劝的都劝过了。”马氏又叹了口气,看神情倒是看开了许多,“罢咧,他要回就回吧,这些日子他身体还行,额也没那么娇弱。从京城回江海屯,几乎一路都是官道,就算是有一段乡下的土路,也不颠簸。听说从前江家曾经花大力气整修过进屯的道路,如今海家也算是跟着沾光了。”
马氏不想回永平老家。一来是年轻时刚嫁进海家,先是遭遇父亲丧事,接着又是在夫家遭受长房的欺压,而后婆婆又病逝了,没多久他们夫妻便离家往西北去……她在那里没留下什么愉快的记忆,对海氏家族完全没什么好感,跟着家人远离家乡长安就够沮丧的了,还要再回到老家那个令她全无好感的老宅子里去,她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二来,也是因为今年她刚搬进京城的新宅子,开春后孙子孙女都要准备办喜事了,她满心欢喜,有许多事要忙活,哪里还能抽得出大半个月的功夫出远门?大冬天的赶路,又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她才不想自讨苦吃。
然而,她心里再不情愿,丈夫拿定了主意,她也是不好驳回的。况且,丈夫要回乡的理由也很充分,她若只因自己的想法,就反对丈夫的决定,自己也觉得没底气。
她昨晚上纠结了挺长时间,终究还是被丈夫说服了,如今也拿出了同样的理由来说服孙女:“虽说冬天赶路辛苦,可有些事,你爷爷不出面是不成的。额也是没办法。你看,长房那边都是妇孺,宝柱还年轻,哪里扛得住族里那些老头子的为难?你表姑更是冷了心,不想再跟族人争吵了。别看他们如今好像改了态度,愿意对你表姑笑脸相迎了,其实心里在想啥,谁能知道?指不定只是装作和气的模样,到了族里,见她没了依靠,便又要使阴招难为人了!额跟你爷爷跟着去,也能护着你表姑几分,不让族里的人乱来不是?”
海西崖与马氏夫妻俩都看得明白,眼下族老们虽说因为太后嘉奖赏赐了方氏的缘故,态度大改,又愿意说她的好话了,可那也是看在方氏一再保证绝不会再回海家长房执掌中馈的面上。方氏不回族中掌权,海宝柱又要继续在外求学,族务便依旧要交由族中长辈处置。族老们迎了方氏回乡祭祖,只会给海家添光彩,却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才会愿意改变态度的。
倘若方氏要回族中掌权,只怕族老们的嘴脸没那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