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四十七章 缘由(2 / 2)

等到方氏穿戴一新,回到厅中来时,海宝柱看起来比嫡母还要冷静几分,举手投足都斯文大方,颇有大儒弟子的风范。看到他这模样,方氏心中的忐忑不安也消散了许多,很快就镇定下来了。

二房的侄儿海礁每日都进宫值守,今日又是提前得了消息,赶来报信。他说是好事儿,那就不可能是哄人的。她问心无愧,只需要平静应对就是,无须慌乱。

宫中使者还未到,海礁索性就先给方氏与海宝柱交个底。他提到了那位新晋禁军小将为继母请封诰命的事,又说到这位小将近日十分得新君器重。是因为新君有意栽培他、重用他,才有许太后过问其继母请封之事。礼部那边解释了为何不应小将所请,原因是已经封过其生母的诰命了,继母是再嫁而来,名节有亏,不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才会驳回。

可这禁军小将认为,自己是继母抚养长大的,又曾受继母救命之恩,理当回报继母,没理由不为其请封诰命。更何况继母是三媒六聘嫁给他父亲做继室的,进门后行事妥贴,贤良淑德,合族上下没有不夸的,哪里就名节有亏了?!朝廷律法又不曾禁止寡妇再嫁,礼部驳回他请求的理由实在不靠谱。

这小将与礼部主官之间的争执已持续了几日,还惊动了后宫。许太后得知事情原委后,便决定要召见这位贤良的继母,嘉奖其仁厚慈孝之举。

这时候,又有人把海家前长媳方氏的事迹告诉了太后,太后认为方氏所为,与那禁军小将的继母一般贤良高尚,于是打算一并召见二人。

不过,那禁军小将乃是新君有意要重用的人才,因此他的继母才是这次召见的主角,方氏只是顺带的而已。但这也不是坏事,因为礼部可能会有异议,可他们要针对的主要是另一位夫人,不会与方氏为难。方氏只管进宫去见太后,太后问什么,她照直说就是了。太后一向仁厚,不会让她难堪的,也不会让她空手而归。

说到这里,海礁便压低了声音:“哪怕太后娘娘最终什么正式的嘉奖都没有,只是赐了几匹料子下来,对表姑而言也是大好事。有这些宫里赐下来的东西,族中上下谁还敢再置喙?!”

海宝珠与海宝柱顿时双眼一亮,面上不由得露出喜色来。方氏原本还有些懵,但反应过来后,便深吸了一口气,情绪也平静下来:“若我不再受族人非议,宝珠日后也会过得更好吧?”至少不会再被族人视为荡妇之女了,还有望光明正大地回乡扫墓。

海宝柱则道:“只要族人闭嘴,我就能放心为姐姐准备嫁妆了!家里还有些祖上传下来的珠玉首饰,都叫族里的长辈们代为收藏着,说是等我娶妻后,再交给我媳妇。天知道那时候东西还能不能回到我手中?我早就想拿回来,给姐姐添妆的,可婶娘叔婆们都不肯。若是母亲不再受族人污蔑,就能光明正大回祖宅住了,家里的东西,又何须再交由族亲代管呢?!”

方氏看了海宝柱一眼,微微笑了笑,没说什么。即使她能摆脱污名,也不会再回海家祖宅去住了。京城的日子挺好的,她更希望能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

海礁听到了门外的动静,熟悉宫人行事规矩的他立刻猜到:“宫里的人到了。”

他看了看众人,见所有人都一脸紧张,便转身朝大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