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赞道:“大汉能有今日,全赖师父之功也。”
……
由于刘秀几乎完全放权,大汉内阁的权力很大,三位丞相下面都有各自的一套班子,平时相互协同又相互监督。
若皇权不振,这种制度自然会出大问题。
但大汉是运朝,刘秀一直居人王之位,受无数后人敬仰,所以两百年来,朝中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动荡发生。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回府后,便立刻着手寻找诸葛亮、司马懿。
曹操府上,一众谋臣武将得知武祖宫发生的事情,皆是惊奇万分,恨不能见武祖和人王一面。
荀彧说:“丞相,我大汉有百年人才计划,可网罗天下英才,诸葛亮既然能被武祖特意点名,那本事应该不差,可能就在人才计划之列,
去查一查各地报上来的名册,或许就能找到他的下落,再收入丞相麾下。”
曹操端着一碗米饭,一边翻着书,头也不抬的说:“我刚才在路上就已经让陈群去查了,另外速速派人去司马防家里,把司马懿请来。”
荀彧道了一声诺,领命离去。
然后又有谋臣上前道:“丞相,卫将军拜了武祖为师,不得不防。”
不少人点头赞同,吕布如今是大汉的卫将军,而品阶更高的骠骑将军、大将军之位皆是空悬,所以吕布是大汉军中品阶最高的人。
一旦再进一步,就有了进内阁的资格。
曹操看向旁边的一位文秀青年,问道:“奉孝,你怎么看?”
郭嘉笑道:“我大汉从来是唯才是举,若是看家世背景,那四世三公的袁家早就有人进阁了。”
闻听此言,大家都不再担心了。
刘备府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也是十分惊奇,同时对吕布拜师之事充满担心,他们都知道吕布一直觊觎内阁丞相之位。
有谋臣道:“卫将军如果进阁,定会危及到丞相。”
张飞急忙道:“大哥,不如让我再去和吕布打一场,定叫他颜面扫地,自然没脸再谋求内阁丞相之位。”
关羽皱眉:“莽夫之举。”
刘备心中轻叹,和曹操、孙坚相比,他还缺一个谋主啊。
虽说吕布即便拜了师,入阁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他依旧担心,毕竟吕布太猛了。
这时,徐庶从外面回来了,将事情了解清楚后,笑道:“丞相,我大汉的丞相除了自身才能出众,更要看是否有领导天下的能力。
卫将军虽勇,却无领导天下之能,入阁的机会太小了。”
刘备这才点点头,放下心来。
徐庶又笑道:“至于诸葛亮的下落,丞相不必再派人去寻了,我早年游历时,曾与诸葛亮结为好友,早就知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刘备立刻来了兴趣:“足智多谋?”
徐庶行了一礼:“正要向丞相举荐,诸葛亮可为丞相谋主也。”
刘备拍着大腿笑道:“好好好,他人现在何处?”
徐庶道:“他学于水镜先生门下,如今刚到长安,要参加科举考试,我方才出去,就是去为他接风洗尘的。”
刘备又连忙道:“那你快去请他来见我吧。”
徐庶摇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丞相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
刘备听从建议,前往诸葛亮在长安暂住的酒楼。
但诸葛亮以科举将至为由,拒绝相见。
刘备只能作罢,他明白此时以丞相的身份去见一个要参加科举的学子,确实不合时宜。
另一边,吕布也不甘落后,他对谋主陈宫说:“公台,我是一定要进内阁的,虽说武祖垂青,收我为徒,但我自己也得做出事情来。
武祖点名要见诸葛亮,你一定要帮我找到他。”
陈宫皱眉:“将军,三位丞相恐怕也在找诸葛亮,尤其是曹阿瞒,他手下谋臣武将众多,我们是不及他的。”
吕布对这个态度自然是不满的,斥道:“公台,你与曹操不是有旧怨吗,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我们能不能找到且不说,至少得让师父看到我们做了!”
陈宫最后点点头,并未提醒可以拉拢诸葛亮的事。
而孙坚回府后,将事情告诉了孙策和孙权。
孙权道:“正要与父亲说,我前阵子回江东结识了一个谋士,名为诸葛瑾,他有个弟弟就叫诸葛亮,听说才智过人。”
孙坚忙问道:“那诸葛亮在何处?也在江东?”
孙权摇头。
孙策道:“诸葛亮可为父亲所用吗?”
孙权还是摇头:“诸葛瑾说了,这个诸葛亮要去为刘丞相效力。”
孙坚听到这话,就没多大兴致了。
……
除了找人,三位丞相都没忘记武祖提醒的来自西方的威胁,他们召开了内阁会议,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随着一次次会议的进行,大汉这个庞然大物也开始发生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都能看出要有战争发生。
长安城的一家客栈内。
才至弱冠之年的诸葛亮,坐在一处高楼的窗边,与同门师兄庞统一起围炉煮茶。
两人一个面冠如玉、容貌甚伟,一个却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相貌甚是古怪。
庞统问:“孔明,我一直不明白,为何你一定要去为刘丞相效力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三位丞相各有所长,但只有刘丞相那里,才有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庞统又道:“孙丞相麾下谋士也不多,我觉得等科举之后,你可以和我一起去投奔孙丞相。”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他们是以江东士族为主,我去了终究是个外人。”
庞统若有所思,他们家和江东士族关系不错,倒没有这个担心,反而有不错的机会。
忽然,诸葛亮看向窗外,皱眉道:“要打仗了。”
11月快结束了,各位大佬有月票的上一上吧,感谢大佬们的支持(^_-)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