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法新社:帝国的黎明(2 / 2)

“落地前你可得调整好,咱们可都是刀枪里滚出来的人,千万别丢份,精神点!”

虽然老毛子和阿丑向自由法国开放了整条伊朗航线的使用权,但为了不受制于人,同志们最终还是得来中南半岛开辟新航线。

没办法,不拿下东南亚一带的鬼子,土伦舰队怎么穿越马六甲海峡。

总不能让所有水面舰艇一路向西,走直布罗陀经过大西洋黑暗海沟,再穿过巴拿马运河横渡太平洋吧。

这样的确可以抵达北海舰队的锚地,但中途需要路过意面、德三和本子的作战区,还要在阿丑和带英的眼皮子底下远洋。

咱先不提这趟旅程需要消耗多少油料,光是沿途虎视眈眈的主要参战国就够渗人。

所以东南亚-西非这条航线,边区和自由法国势在必得。

听到老战友的调侃,程世发不动声色地紧了紧胸前的安全带。几次深呼吸后,他强行打起精神说道

“放心吧,我现在不仅代表着咱们八路军,更代表着四万万个中国人。”

“对了,等一会落地,咱们尽量冷着脸。我听黄局长说,中南半岛这边有不少法国记者,好像叫什么哈瓦斯通讯社。”

哈瓦斯通讯社,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所,也是整个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通讯社。

德三占领巴黎后,这个传媒机构被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前者被德军接管,成了小胡子的宣传机器。

后者虽流落海外,但始终奋斗在反法西斯的一线。所谓的阿尔及利亚法非新闻社,正是他们的马甲之一。

当然了,也许“哈瓦斯通讯社”大家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但该机构重组后的名字,绝对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

没错!它就是暗黑滤镜的大成者,p的“御用摄影师”法新社!

就在程、丁二人闲聊之际,整个空中霸主运输机编队在空一师的护送下,已然抵达了位于高平南部的大型野战机场。

该机场由法国人选址、设计,越盟出人出力按图修建。

在1942年8月这个时间点,也只有两个本土势力通力协作,才能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偷偷搞出如此之大的军用机场。

“嘭。”

伴随着起落架和土质跑道接触的摩擦声,020号运输机率先降落并且开始滑行。

重返地表后,程瞎子急促的呼吸明显放缓,脸色肉眼可见地红润了不少。他掩饰性地整理自己的新军装,不过略微颤抖的双手还是透出了心中的紧张。

相比之下,丁伟的表现就要好很多。

似乎是看出了老战友的压力,他默默地帮成瞎子调整了头盔的角度,紧接着又在对方的肩头上重重拍了两下。

“走吧,别让越盟的同志们等急了。你可是咱们首批顾问团里军衔最高的人,拿出你战场杀敌的气势来!”

“好!”

待空中霸主运输机稳稳停在机库门口,二人一前一后走向机尾处的舱门。

拉开门的瞬间,前来迎接的越盟高层们先是一愣,紧接着所有人在老胡和文哥的带领下开始鼓掌,现场甚至还有人唱起了法语版的国际歌。

见状,程世发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此时的他,就宛如东方升起的红日般耀眼。

“同志们辛苦啦!”

“接下来的战争,由我们八路军带领大家走向胜利!”

话毕,现场的掌声欢呼声更上一层楼,就连后方活塞式发动机的声音都隐约被压了一头。

就当程瞎子和丁伟准备正式踏足中南半岛的土地时,迎接的人群中突然冲出来十几名扛着各种拍摄机器的记者。

这些人的表情夸张无比,就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哇!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新款的亚德里安盔!这是什么!难道是传说中的a-44半自动步枪?到底谁才是法国人啊,这里简直就是1940年的巴黎!”

如此浮夸的表现,真不怪阿尔及利亚法非新闻社的记者们没见过世面,主要是因为他们太久没见过自家的全套军装了。

本土的维希,因为自身傀儡国的性质,陆军被迫混穿德国人的衣服,任谁看都会觉得不伦不类。

非洲的自由也没好多少,由于物资补给受限于带英和阿丑,他们只能有什么穿什么,最多也就是凭借洛林十字旗分辨部队归属。

你再看看眼前的顾问团。

这清一色的棕黄色1938型野战服、1917型天然皮革短靴和1936型亚德里安盔,法国正统果然在民国啊。

“咔嚓、咔嚓。”

感慨过后,记者们疯狂抓拍,各种角度的照片和视频层出不穷。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主编级的中年人更是直接趴在地上,迎着程、丁二人撇过来的眼神拍个不停。

这种违反视觉习惯的构图,使得照片里的两位团长更具冲击力,让人情不自禁产生了一种泰山压顶般的压迫感,仅仅只是看一眼就会心生畏惧。

只能说,不愧是法新社的前身,这艺术天赋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但凡给现场配上dj版《v&nbp;hu&nbp;v&nbp;hu》,那不妥妥就是帝国的黎明1942年版嘛。

看着眼前陷入癫狂的法国记者们,程世发小心翼翼地动了动自己僵硬的脸。随后,他的头微微偏向老战友,学着黄河的语气吐槽道

“这种夸张的拍照手法,大概是跪在地上拍德国人练出来的技能吧。但凡他们晚投降几天,都拍不出如此离谱的感觉。”

“还好我刚刚一直冷着脸,要不然还真得露馅。”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