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DDZ-4也是你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小于又好奇地问起了DDZ-4。
“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不过,是在别人的启发下想出来的。”我若有所思地答道。
“在别人的启发下想出来的?谁?”小于听我说是受了别人的启发想出来的,似乎很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是上海自动化研究所的吴箐伟所长。”我见小于问起是谁启发了我去设计这个DDZ-4,就对她讲起了吴箐伟所长的故事:“他说现在国外已经开始发展下一代的智能化仪器仪表了,但我们的国家还停留在DDZ-II型的模拟仪器仪表的水平,DDZ-III型的数字化仪器仪表还在研发阶段就已经落后。”
“他的这番话,让我有一种一定要让中国的单元仪表进入智能化时代的使命感,否则,我也不会想到要去搞这个DDZ-4。”最后,我感慨地对小于解释了为什么说是吴箐伟所长启发了我去搞DDZ-4的原因。
此时小于的目光,已经不是羡慕,也不是敬佩,而是一种感动。
“你做过很多项目吗?”小于情不自禁地又问道。
“没有做过很多项目,但做过一些很有意义的项目。”我微笑着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很有意义的项目?”小于似乎不理解我这话的含义。
因为在小于的认知里:做项目不就是赚钱么?因此她不理解什么叫很有意义的项目。
我见小于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不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就给她讲起了:
为了打破西方的封锁,我是如何让“公鸡下蛋”——用一颗本来是用于家电控制的微处理器帮助上海器皿二厂生产出了中国自己的微晶玻璃,结束了中国玻璃杯冬天容易爆裂的历史;
为了打破西方的垄断,我又是如何“鸟枪反导”——用一颗本来是用于家电控制的四位微处理器实现了本应该用八位微处理器的反应釜控制,帮助金山石化总厂打破了西方的垄断,实现了化工反应釜的精密温度控制国产化问题;
包括如何用国产的040微处理器帮助中国海军舰艇提高了反导红外干扰弹的反应速度等等。
小于聚精会神地听着我的这些故事,二只眼睛都直了。
我看着小于那充满灵气的眼睛中所露出的眼神,让我不禁想到了我刚进了高泰钨丝组,在915厂培训的第一天,我创造了当时915厂的培训记录,Y看着我的那个眼神——感到不可思议!
`
谈了半天,小于的表现让我满意,因为我感到她与我是同一类人,我相信她能够胜任电脑分公司微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业务开发的营销经理工作。
然而,就在我准备结束谈话的时候,接下来小于的话把我拖入了一个谜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