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拨浪鼓,仪式(1 / 2)

白骨无极 很火 2120 字 10个月前

新棺材里的尸体是来自岭前乡的张家?

李护卫的这个结果,可谓投石入湖,一石惊起千层浪。

经过再三确认,李护卫说他绝不会认错人的。

棺材里的老者尸体就是张家老爷的,也就是何老爷大伯母张氏的老父亲,逢年过节他跟着何家人到过岭前乡几次,绝不会认错人的。

晋安赶忙让李护卫再认认新棺材里的其他死者,是否也都来自张家?

李护卫摇头说,他认识的张家人也不多,只是有限认识几位张家嫡系,在这座石头房子里他只认出了张家老爷子一人。

于是在晋安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开始挨家挨户去撬棺材盖,张家老夫人,张氏叔婶、张氏几个兄弟姐妹…开始越来越多张氏族人被李护卫辨认出来。

这个消息令所有都吃惊。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岭前乡张家大宅子里一夜消失的一百多口人,并不是进了张氏肚子里,再联想到张家大宅子像是被人刻意打扫过的干净,像是有人在刻意隐藏张家大宅子里的秘密,晋安马上想到那些古董商人。

晋安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有一个问题说不通啊,张家大宅子一共一百多口人,这么多尸体,是怎么被神不知鬼不觉运到桃源村的?

“新掌教,贫道观察过这些新棺材里的尸体,贫道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鞋子和裤腿上都沾了不少淤泥,这些尸体应该都曾落过地,那伙古董商人里应该有名赶尸高手。或许这些尸体是自己来到桃源村的。”

百尸夜行?

那又是怎么瞒过所有人的?

李护卫瞪大两眼,直呼我的娘啊,这么多尸体夜行,想想都够寒碜死人啊,要万一碰到个活人,那还能落个完整尸体?

晋安闻言,心头一动,他抬手在尸体鞋面刮下一层已经干硬的黑色淤泥,然后在李护卫惊若天人的敬佩目光下,晋安把黑色淤泥放在鼻前闻了闻。

虽然这些黑色淤泥常伴尸体表面,早已被尸气,阴气,腐气覆盖,好在晋安是习武之人,五感灵敏并非常人可比较,他从这些黑色淤泥里闻出了一些特别气味。

晋安眸光一冷:“这些淤泥里有鱼虾和水草的腐烂腥臭味,这些黑色淤泥是河泥,张家人应该是被赶尸人通过水下直立行尸方式,走水道藏进桃源村里的。”

听了晋安的话,老道士和李护卫也有样学样的从尸体表面刮下一层淤泥放在鼻前闻,两人自然是什么都没闻到。

“这桃源村的水恐怕很深,走,我们继续往桃源村深处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我们至今还没弄明白,为什么我们来到桃源村这么久,一直没碰到过无头尸宴!”

晋安说完,带领大家继续往桃源村深处走去。

晋安他们一路走着,人人神情肃穆,警惕,担心突然来个无头群尸搞偷袭,反倒李护卫一路既紧张又兴奋,东看看西看看,东摸摸西摸摸。

对这个无头村是处处都好奇,稀奇得很。

“新掌教,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这位朋友好像有点问题。”看着一路一点不怕撞邪的李护卫,玉游子悄悄走到晋安身边说道。

晋安闻言看了眼正对着一户倒塌石头房子啧啧观察的李护卫,那倒塌石头房子连门都不见了,门洞里乌漆嘛黑一片,隐隐约约可见几口阴森诡异的腐烂棺材,可李护卫一点都不怕生,晋安深表同感的点点头:“师叔,李护卫的脑回路的确与常人不一样。”

一心只想撞邪的,幻想着要来无头村当无头尸王,这心够大的,能是正常人吗?

即便不是神经病都更胜似神经病。

但就在这时,突然!

咚咚——

咚咚——

如夜下坟场的死村里,忽然莫名响起诡异拨动声,像是夜下有人在死村里摇动拨浪鼓。

起初还是隐隐约约声音,随着越往深处走,声音开始响起来。

哪里来的拨浪鼓声音?

众人警惕。

这桃源村,越是深入,里面充斥的古怪越来越多了。

“晋安道长你看我们前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天上飘来飘去,该不会是无头村里的人头在天上飘吧?”

李护卫又先一步眼尖发现村里有新动静,人哧溜一声的跑回晋安等人身边,求生欲满满的紧张说道。

大伙朝着李护卫所说方向望去。

漆黑夜空下,就着朦胧月光,果然在天上看到有什么黑影在飘荡,那黑影一直在虚空原地来回打圈,而拨浪鼓的声音也正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

在无头村里遇见什么黑影在天上飘荡,晋安一开始误以为是碰到什么飞头蛮了,可当走近一看,那哪是什么飞头蛮,而是一面高高挂在旗杆上的鼓,在夜空里旋转着。

鼓每转动一次,就咚咚咚咚的敲响,回荡在空荡无人的荒凉村子里,清冷传出很远。

“鼓?”

“这桃源村里哪来的鼓声?”

“连石头房子和房梁都在风雨中倒塌了,这桃源村一看就是荒弃很久,就算牛皮制的鼓也早就被风雨打坏了吧?这会不会也是那伙古董商人留下的东西?”

大伙没贸然前进,而是打起十足警惕,小心走近那面旗幡。结果当看清那面旗幡后,大伙全都背生寒意的寒毛竖起。

身为普通人的李护卫险些惊叫出声。

幸好被身旁的玉游子及时捂住口鼻。

口鼻被玉游子捂住的李护卫,顿时大气也不敢喘,脸上冻得乌青,哆哆嗦嗦。

玉游子道长身上好冰,好冷啊。

李护卫顿时面如苦色。

晋安自然也注意到了李护卫脸上的异常,见李护卫老实下来,他便暂时让李护卫吃点苦头安静下来,接着他转头继续打量起眼前的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