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又道:“既然蔡师无暇接管东宫事务,我曾思及前太尉曹嵩曾为国捐钱一亿,为国家解了燃眉之急,一朝罢免,甚是可惜。只是不知其是否有意为太子率更令,我上回听蔡师说其子曹操有文采,常往家中借书,不如由蔡师代我探一探口风?”
就刘辩在曹嵩当司空时同他的相处来看,曹嵩绝非强势之人,哪怕当了率更令也不会同刘辩对着干,而且他背后还带着个王炸曹操。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曹操作为八校尉之一,由曹嵩担任太子率更令会不会引来灵帝的忌惮。不过以刘辩目前的判断,应该不至于。
朝廷任人为官,一份诏书便是,何须去探口风?
蔡邕到底当过官,还不至于不明白这“口风”所谓何意。
他原本就很欣赏曹操,之前在刘辩面前提起曹操其实就藏了引荐的意思,如今,更是直接答应下来。
下午,刘辩来到玉堂殿中时,灵帝与张让都不在,只有轮值侍奉的小黄门在。
玉堂殿虽归张让主理,可宦官也是人,既不能全年无休,也做不到时刻在岗,刘辩并不在意。
桌案上已经摆放好了来自尚书台的奏书公文,大部分都带上了尚书台给出的初步意见。
刘辩遂命小黄门去尚书台请卢植。
自己则熟练的批阅起奏书来。
第一封奏书来自于太尉马日,汇报移民进度。
第一批十万余往扬州就食的百姓已经被安置在了九江、吴郡、丹阳等地,其中的青壮会在身体恢复之后,参加由地方官府组织参与地方的水利建设,从而获得报酬。在此之前,他们的饮食住处也都需要地方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