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凭借便是圣眷,但只靠圣眷岂能长久?
可惜他的儿子袁涣奉命前往兖州了,不然他一定要借着李儒的行事作风好好教导一下儿子。当然,是作为不能效仿的反例。
……
次日,原本因为关东五州而繁忙起来的尚书台更加忙碌了。
郭嘉捧着一摞约莫七八份奏书放到一起,这些全是弹劾平准令李儒的,在这些奏书的旁边,还有两摞。
叹了口气,尚书台的工作远比郭嘉想象地要枯燥的多。身为尚书郎,他虽然不像他手底下的令史那般只负责抄录的工作,有发表自己政见的机会,但人微言轻,相较于尚书,还是差太多了。
但自己选的官职,腰酸背痛也要继续干下去。
想到这,郭嘉抽空用带着些许怨念的目光盯着同样在忙碌的荀,他不无恶意的想,荀想让他当尚书郎,指不定是见自己清闲,想要自己陪着他一同受累。
此念一闪而过,郭嘉便继续投身于桌案上成堆的奏书公文之中,很快,一封奏书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源自于执金吾丞种劭的请罪奏书。
他先是将这份奏书同弹劾李儒的奏书放在一起,后想了想,起身去专门将这封奏书交给了主要负责官吏上书事的民曹尚书周毖。
周毖对于郭嘉的能力还是认可的,所以面对郭嘉亲手交来的奏书,第一时间选择了观看。
然后将这份奏书留了下来,显然是认可郭嘉的判断,这份奏书要胜过那些弹劾李儒的。
几经周转,种劭的奏书和几封具有代表性的弹劾李儒的奏书便出现在了刘辩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