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奉命行事的差役?还是怪因为善政而把流民吸引过来的官吏?
“雒阳令是谁?”刘辩一时之间竟有些想不起来。
后世有句话,叫做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而今虽然没有这种说法,但雒阳令毫无疑问是不好当的。当然了,身为京都县令,干得好必然也会前途似锦。
刘辩也只能找雒阳令了,谁让这里是雒阳令治下呢,顶多再往上找一找袁术。
每年都有百姓因为负担不起赋税,或卖身为奴婢,或逃亡成为新的流民,但现在还不是改革的良机啊!
想到此处,刘辩忽然有些意兴阑珊,出宫散散火气的目的达到了,却是以致郁的方式。
“将这些人引去西园安置吧。”刘辩决定回宫了,对于这些闻名而来的流民,他得让袁术和他依旧记不起名字的雒阳令给出个解决方案。
亦或是建立一条常态的通往三辅屯田的通道?
在刘辩回宫之际,大司农府中,李儒正在等待。
对于限制粮价后粮商们的反应,他当然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就算雒阳四部尉和执金吾这些不愿支持他,还有同他交好的董卓所在的廷尉府。李儒之所以按兵不动,正是为了等合适的时机。
有靠山的商人们一直在一点点的试探,面对他的退让,势必会愈发放肆。
商人们越发放肆,他动起手来,后顾之忧便越小。
所以,当李儒看到眼前亮出身份的羽林郎时,他就知道他这段时间一直等待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