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只是削减了宫女数量,一直未选采女充实后宫,既没有盖园子、修建宫室的喜好,也没有什么费钱的爱好……
然后,刘辩的节俭就得到了大臣们一致的推崇。
对此,刘辩只能感谢前面的好几代皇帝。
而宦官参政这一汉室明面上最大的矛盾,也逐渐被缓和了下来。
这其中,固然有刘辩的努力,也有以卢植为首的士人们改变了态度,不再一味地对宦官喊打喊杀。
国事艰难,总归要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嘛!
而张让等人更是拥有灵活的底线,只要不将其逼上死路,他们的身姿便一直很灵活。更别说只要他们不触犯律法,刘辩对他们的保护是一以贯之的。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嚣张跋扈了,而接受不了这一点的,渠穆便是榜样。
至于底下的内侍,在东汉版的“养老金”施行之后,谁不感念何太后与和皇帝的恩德?
光熹朝虽在吏治方面不怎么宽松,但整体上仍行的是仁政。
减免的三年口赋不敢说百分百落到了实处,但有过一次侍御史巡查,大体上应是执行了的。
由此,从大略上说,刘辩的位置是非常安稳的,只是还未有子嗣罢了。
此时的刘辩想要罢免一个三公,完全可以用灾异外的方法,而且任命三公本来就需要他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