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下一步的计划(1 / 1)

果然不出言淑所料,香玉山当真是代表巴陵帮前来投降向言的。

原来巴陵帮的大当家陆抗手被刺客刺杀,而且巴陵帮还没有抓到刺客。陆抗手是巴陵帮中武功最高的人,既然他都挡不住刺客的刺杀,其他人就更挡不住了。巴陵帮中因此人心惶惶,经过商量后,决定举帮投降向言,以寻求庇护。

巴陵帮情报丰富,香玉山提供了几条情报给向言。

豫章的林士弘和襄阳的钱独关都是阴癸派的人;八帮中的南阳帮中也有阴癸派的人,且阴癸派似乎打算扶持自己人控制南阳帮,并利用南阳帮来控制南阳;虽说没什么证据,但巴陵帮中的人都猜测刺杀陆抗手的刺客是阴癸派为了控制巴陵帮而派来的;除此之外,江淮军的辅公佑和铁骑会的任少名也是阴癸派盟友,任少名死后,任少名的父亲曲傲收拢了铁骑会的残余势力,并与阴癸派重新结盟,带人退到了宜都。

婠婠在竟陵的所作所为,明显是为了配合江淮军攻陷竟陵,但阴癸派臭名昭着,人人喊打,以杜伏威的为人,不至于跟阴癸派结盟,言淑由此而十分疑惑婠婠的目的。现在看来,与阴癸派结盟的人应该是辅公佑,他们的计划多半是等杜伏威攻陷竟陵后,婠婠再以俘虏的身份接近杜伏威并刺杀杜伏威,辅公佑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上位。只是不料向言横空出世,先后占领了九江和江汉地区。不过好在杜伏威被云玉真所杀,辅公佑还是上位了,阴癸派的计划还是完成了一半。

如果一切都按照最有利阴癸派的局势发展,阴癸派成功控制巴陵帮和南阳帮,曲傲再控制宜都,那向言的楚国的四周可就被阴癸派和阴癸派的盟友包围了。这么一想,阴癸派一定看楚国很不顺眼,向言定然是阴癸派的眼中钉。

另外慈航静斋的弟子师妃暄带着和氏璧到了洛阳,打算选出明君后,将和氏璧交与明君。据说凡是有志于天下的势力之主都亲自或是派出代表赶赴洛阳,希望能够得到师妃暄的认可,获得和氏璧和白道的支持。

言淑问香玉山道:“香玉山,你认识天莲宗的安隆吗?”香玉山道:“小人和安宗主有过几次来往。”言淑道:“我有事找安隆,你去跟他说一声,让他去洛阳见我。”香玉山道:“是。”

言淑又道:“你的身体是怎么回事?”香玉山跟黛绮丝一般,脸色苍白,时不时就咳嗽一声,看上去像是受了内伤。

香玉山道:“小人小时候,家父的一位好友是阴癸派的长老,到我家做客时无意间透漏了魔门的秘密,为杀人灭口,故意传授武功给家父,其实是邪功会使人走火入魔。家父自问不是练习上乘武功的料于是便将此功传给了小人,让小人练习。最后导致小人走火入魔,身中寒毒受了内伤。”

言淑道:“修炼阴癸派内功走火入魔中了寒毒?小事!”将《葵花宝典》递给香玉山,道:“练《葵花宝典》练出来的内力是阳刚属性的内力,可以中和身体内的寒毒,有空你可以看看秘籍。”香玉山喜道:“多谢陛下和娘娘赐小人神功。”

香玉山走后,向言问言淑道:“你怎么把《葵花宝典》给他了?”言淑道:“他本来就是为《葵花宝典》而来。他应该是听说了鲁妙子之事,才到我们这里来求《葵花宝典》的,巴陵帮就是他求《葵花宝典》而献给我们的礼物。”

向言默然。鲁妙子被祝玉妍打伤中了寒毒,香玉山被阴癸派的长老暗算中了寒毒,《葵花宝典》既然能够解鲁妙子身上的寒毒,自然就能解香玉山身上的寒毒。只是言淑就不担心香玉山拿了秘籍后就翻脸不认帐?向言转念又一想,这天下敢赖言淑帐的人应该不多。

向言又道:“淑儿,你约安隆去洛阳见面,是打算去洛阳吗?”言淑道:“嗯。我们实力尚弱,需要找几个盟友。既然天下的各大势力都去了洛阳,那我们也去洛阳,看看能不能合纵连横一番。”向言道:“应该让哪些人去洛阳?”言淑道:“我们手下没有什么独当一面的人才,那就由我们两个还有云玉真三人去吧!楚国就交给云广陵来镇守。”向言道:“阴癸派磨刀霍霍,我们两人都离开楚国,只怕云广陵未必镇得住场子。”

言淑道:“不怕,情况没那么严重。杜伏威虽然没有儿子,但是他有好几个义子,而且他的义子都骁勇善战,在江淮军中威望很高,辅公佑压服不了他们,加上江淮军东面还有李子通。辅公佑内有杜伏威的义子争权,外有李子通的威胁,一时半会之间,他是腾不出手来攻击我们的;巴陵帮已经向我们投降,也不会主动攻击我们;阴癸派和曲傲只是有控制南阳和宜都的计划,但是毕竟不是还没有成功吗?阴癸派和曲傲也不可能利用南阳和宜都的力量来攻击我们;林士弘的地盘与我们的地盘不接壤,他要攻击我们,只有下鄱阳湖攻击九江一条路,巨鲲帮以前就是跑长江的,拼水战,卜天志是不怕他的;就剩下一个钱独关,他的实力弱小,就是他吃了雄心豹子胆,他也不敢来招惹我们。”

言淑顿了一顿,又道:“以阴癸派的角度来说,要想对付我们,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像对付方泽滔那样,派一个美女对相公用美人计。相公如果遇到陌生的美女,千万要小心些。”向言初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怎么会中美人计?但转念又想起了朱九真、李莫愁、慕容九和司徒静,颇为心虚,点头道:“我知道了。”

向言又道:“你约安隆见面是为了什么?”言淑道:“我想让安隆配合我们夺取巴蜀,只要我们夺取了巴蜀,宜都自然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