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山东多圣贤(2 / 2)

中华之工匠 岚小榕 2248 字 11个月前

黄师木走在济南的大街上,大板牵马跟在后面,眼前秀美的湖光山色替换了昔日战乱的疮痍。大板小时就听母亲说起山东人非常诚实,待人友善;济南城里走出了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

也是为了方便游览风光名胜,二人在靠近大明湖处寻到一所客栈。门书对联:“楼下寒泉雪浪惊,楼前山色翠屏横”。这是赵孟頫诗摘,虽称不上对仗工整,可也是借此扬名。黄师木进店后,店小二带大板将马牵到后院饮水喂料,中午用过饭后两人在周围转了一圈看了几处名胜,申时牵马出城,继续南下。

行不到两个时辰来到了泰山。泰山尊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七十二代君主到泰山封禅,后秦皇、汉武及唐、宋等朝都有帝王来此封禅或巡游。泰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到此胜地,若绕山而过实为人生一大憾事。黄师木看天色已晚,就近找到一间客栈住下,洗漱后吃了晚饭早早休息,准备明早登山。

第二天一大早,师徒二人起床,简单吃了早饭,大板又随身带了几个大饼,两人开始上山。

一路上但见山势重叠,苍松巨石互为映衬,山路两侧多为松柏,高大挺拔,葱郁巍峨,这也是当地建筑及民间家居主要用材。一路上走走看看,倒也不急,至中午时分登上了南天门,放眼高天,心旷神怡。

正是: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黄师木站在南天门之上,面对眼前壮阔景色,只觉胸中豪气顿生,畅快至极。他望着空中乱云翻滚和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山,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此处,留下了传世的诗词佳句:晋谢道韫远远的望着“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南朝谢灵运则感慨“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诗仙李白最为达观,一句“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让那些争名夺利的凡夫俗子为之汗颜。要说眼界最高的还是诗圣杜甫,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为百姓苦呤的张养浩到此更是放下了所有的忧愁思虑,抒发“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的畅快心情。

风光从来只在险处,至此方觉刚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登山如是,人生莫不如此。做人、做事、做器物都是这样,一步步走来,从低洼走向高处,走过崎岖,走过坎坷,朝着心中所期望的顶峰而努力。而这所有的付出都只为成功那一刻的欢喜,思之令人感慨。师徒二人在山顶盘桓了半个时辰才往山下走。下山时感觉轻快了许多,回到客栈时天还尚早,登山消耗了体力,他们洗漱完后就在客栈吃了晚饭,楚大板又给马添加了些草料,两人早早休息。

第二天早饭后上马前行,一路顺风,中午来到曲埠。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圣人也多。黄师木自幼入私塾就拜过孔子,今番经过正好敬拜。近处找到一家客栈,将行李放下,马匹拴好,交待小二给马饮水添加草料,二人来到孔庙。

孔庙占地约一百五十亩,前后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数百间,前三进庭园遍植柏树,葱翠肃穆,它用横向的墙垣,把纵深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看到这些参天的古柏、银杏,黄师木想起百年树木的古训,而有些良材是要千年生长方可为器,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用材。

自进入山东后,两人行进的速度慢了下来,一路欣赏自然风光、游览人文景观,用去了一些时间。参拜完孔庙后接着赶路,这两匹宝马也适应了长距离奔跑;看来,再好的名马也是要上路才知道脚力,若天天养在马厩里只会长肥膘。虽说来自哈萨克汗国的宝马在锦衣卫天天都有专人牵出去遛,却很少有这样连续几天的长距离奔跑,这一路下来可显示出了强劲的脚力。邹县距曲阜不到几十里的路,一个时辰多的时间就到了,此时已日是黄昏时分,二人先到客栈放下行李,饭也不吃,将马匹交代给店小二,来到孟庙朝拜亚圣。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占地六十多亩,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私塾老师纪先生十分尊崇孟子,受他影响,黄师木很早就能背诵《孟子》文章。孟子思想亲民,主张人性善论。《告子篇》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这话意思是说:这仁义礼智,并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来就有的。他还讲: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却不在这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在孟子心中,称王天下都算不得什么,要排在家庭、亲情和教育之后,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足以让那些争名夺利的人汗颜不已,因此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孟庙出来后又去孟府,孟府占地约六十余亩,前后有七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计一百多间。走进院子,黄师木想起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自父亲辞世后,他正是以此圣言来鞭策勉励自己,在这种信念支撑下坚持走到了今天,已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孟子及其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在孟林,林地面积数百亩,林内有松、柏、桧等高大树木一万多株,古木参天,苍劲挺拔。

黄师木在私塾学孔、孟文章时,对《论语》孔子的言行和主张要逐句的去理解,有些文字还要琢磨再三。而对《孟子》的文句,读起来则朗朗上口,且心领神会,过目不忘。在他心中,孟子更加伟大。孟子学说亲民性强,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若君主都能“与民同乐”,则天下太平,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自古以来,很多君王都说过“民为社稷之本”的话,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治国思想是最好的,只可惜,自先秦两汉和隋、唐、宋、元,直到今天也没能实现。

正是: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