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棣的话,朱权知道,这一刻终究是来了。</P>
他没有过多犹豫,点点头回道:“好,我听四哥的。”</P>
自己手里可是有着兵权的,若是不交,自己这个皇帝四哥又岂能放心。</P>
见朱权如此痛快的就交出了兵权,朱棣也是松了口气。</P>
他不想对自己的亲弟弟动刀子。</P>
好在,朱权懂进退。</P>
如此,他也能继续跟弟弟聊感情。</P>
“十七弟啊,感谢你能理解四哥。”</P>
“四哥说的这是哪里话,我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留下了一身的伤,也想好好享享福了。”</P>
“算一算,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趁着还活着,含饴弄孙,享享天伦之乐,挺好的。”</P>
朱权笑着说道。</P>
朱棣听着,眼底露出一抹羡慕。</P>
大孙子已经成亲好几年了,重孙女倒是给他生了两个,但是重孙子一个都没有。</P>
他有些遗憾。</P>
“想要什么赏赐,跟四哥说,就藩,也得风风光光的去。”</P>
朱棣道。</P>
“这二十余年来,四哥给的赏赐一点也不少,几辈子都花不完,弟弟又岂能贪心</P>
?”</P>
说完,朱权和朱棣兄弟俩相视一眼,齐齐露出笑容。</P>
“不行,一定要赏!”</P>
接着,朱棣又说了一连串的赏赐,并让大孙子记下,待回京后就落实。</P>
对于自己爷爷说的这些赏赐,朱瞻基没有一点心疼。</P>
相比于收回兵权,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P>
“既如此,那弟弟就厚着脸皮收下了!”</P>
拒绝不了,除了收下,还能怎么办。</P>
哪怕是为了安自己四哥的心,自己也得收下这份赏赐。</P>
朱权的兵权就这样收了回来。</P>
至于小老二和小老三,朱棣没有说什么。</P>
他相信,大儿子会安置好两个弟弟的。</P>
他也相信,这两个儿子不敢造反。</P>
杨轩是铁杆的太子党,也不会看着这哥俩胡来的。</P>
朱棣很放心。</P>
“你们几个先下去吧,我跟杨轩说几句话。”</P>
朱棣对着朱瞻基几人说道。</P>
“是。”</P>
几人担忧的退下。</P>
只留下杨轩和朱棣迎着夕阳并立。</P>
杨轩没有说话,等着朱棣开口。</P>
“前两日,我低头一算。”</P>
“我已经六十五岁了,真是奇哉怪也!”</P>
“早上醒来的时候啊!”</P>
“就觉得自己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P>
“能开五石弓,用六十斤大刀,披重甲。”</P>
“血战三天三夜回来,睡大觉!”</P>
“吃十张饼,十斤羊肉!”</P>
说着,二人相视一笑,哈哈大笑起来。</P>
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年少时的画面。</P>
“啊!!时间过得真快!”</P>
朱棣长长叹了一口气,感慨道。</P>
“是啊,真快!”杨轩深有同感的附和了一声。</P>
“杨轩啊!”沉默了一会儿,朱棣再次开口。</P>
“嗯?”杨轩看向他。</P>
“你说,我就这样下去见父皇跟大哥,他们会怪我吗?”</P>
“这段日子,我常常梦到父皇跟大哥。”</P>
“父皇骂我是个逆子,大哥质问我为什么要造反。”</P>
“我有些怕!”</P>
朱棣缓缓说道。</P>
虽然老朱留下的密旨,让朱棣的继位合法起来,但这一刻,他却显得很焦虑、忐忑。</P>
“他们不会怪你,太祖和太子殿下会为你感到骄傲的。”</P>
“想想你这一生的功绩,通运河,修《永乐大典》,平定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派遣郑和六下西洋,五征漠北,封狼居胥,推行新政等一桩桩一件件。”</P>
“这换做是其他帝王,哪怕是完成其中一件功绩,就足以自傲,流芳百世。”</P>
“可这些却都是在永乐一朝完成的。”</P>
“而且国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P>
“未来,史书上肯定会写下永乐盛世这四个大字。”</P>
“后世子孙也会称呼你一声永乐大帝。”</P>
“说你是千古一帝!”</P>
杨轩侧头看着朱棣,认真道。</P>
“永乐大帝,千古一帝。”朱棣细细品味这八个字,随后轻笑了起来。</P>
“哈哈,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P>
“想来父皇和大哥知道我的功绩,会如你说的那样,为我感到骄傲。”</P>
“二十余年来,我勤勤恳恳,就是不想让父皇失望,让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P>
杨轩安静的听着朱棣说话,没有打断。</P>
同时,当初与朱标相处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P>
他想他的太子殿下了!</P>
在太子殿下面前,他什么也不用顾忌,可以肆意的释放天性。</P>
也不用怕犯错,太子殿下就在他的身后站着。</P>
面带微笑,眼神祥和,遮风挡雨。</P>
“杨轩。”</P>
“嗯?”听到朱棣的呼唤,杨轩回过神。</P>
“我走之后,你来接掌大军,一定要平安带回去。”</P>
“老二老三,你也多上点心,他们都很敬重你,也听你的话。”</P>
听着朱棣这托孤似的话语,杨轩心里很不是滋味。</P>
这时,朱棣的手搭在了杨轩的肩膀上。</P>
他看着杨轩的眼睛:“以后的路,替我好好走下去!”</P>
杨轩眼神一凛,也看着朱棣的眼睛。</P>
他不知道,朱棣是不是已经猜到了什么。</P>
但从朱棣的眼神中看不出什么。</P>
“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凭什么让我替你走!”杨轩转移目光,眼睛闪动,控制着自己的情绪。</P>
“答应我!”朱棣说道。</P>
杨轩忍着鼻尖的酸涩,好一会儿,回了一声“好”。</P>
朱棣听到了,他笑了,笑得很放松。</P>
他收回自己的手,握着缰绳,调转马头,大笑着驶下了山丘。</P>
杨轩回过头,看着朱棣的背影远去。</P>
看着他踩着斡难河的河水漫步向前。</P>
朱瞻基等人也是看着朱棣的背影,驻足良久。</P>
隐约间,他们好似看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朱棣的脚下。</P>
标注着山川,河流,平原……</P>
在地图的正中间,一个大大的“明”字浮现。</P>
就好似帝王,在巡视自己的疆域。</P>
此时的夕阳即将落下,天空已经被渲染成了红色。</P>
它倒映着朱棣脚下的地图,也让地图染上了一抹红。</P>
一面面军旗接连浮现,好似在诉说着朱棣开疆扩土的功绩。</P>
朱棣的身影越走越远,孤寂的背影倒映在杨轩等人的眼眸之中。</P>
慢慢地,消失不见,和脚下巨大的地图融为一体。</P>
……</P>
与此同时,京师。</P>
一直连轴转的朱高炽累倒了。</P>
此时的他正躺在床榻上休息,似乎是心有所感。</P>
他睁开了眼睛,就看到自己老爹坐在床边。</P>
身上还穿着盔甲,好似才从战场上下来。</P>
“爹,您什么时候回来的?”</P>
他看着老爹,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P>
“仗打完了,我就回来了!”</P>
“先赶过来看看你。”</P>
感受到老爹的关心,朱高炽脸上浮现笑容。</P>
然后就见到老爹摊开双手,就像小时候一样。</P>
随后变戏法似的,手中多出了一个小物件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