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的老大夫在看到江轻舟后,连忙询问江轻舟:“小伙子,你此番前来,可是李夫子的病情有了变化?”</P>
江轻舟听后,急忙解向老大夫释:“老先生,李夫子目前状况不错,脑后的大包已经几乎没了。我这次来是想询问老先生是否收苍耳、桑叶?”</P>
“哦,你有多少桑叶、多少苍耳?我这里是小店,可收不多。”老先生感兴趣的问,他一直有从村里收药材的习惯,虽然需要自己炮制,但要比从药材商那里买药材划算很多。</P>
“苍耳约有一斤,我家有三亩桑田,不知老先生许多多少桑叶?”江轻舟恭敬的回答。</P>
老大夫沉思一下,他让江轻舟先带些苍耳、桑叶来医馆,要先验验货,才能给出价格和需要的数量。</P>
江轻舟和老大夫约定好下午再见面,届时会把东西带来让老大夫过目。</P>
江轻舟回到家后,带着翘首以盼的李忆和沉着淡定的李夫子去钓鱼。当他把孔明钓甩进水面时,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之前和宋梨钓鱼的场景,心里不停的挂念宋梨走到了哪里。</P>
中年汉子赶车的速度要比李云安、吴明德快上许多,原先需要一个半时辰才能到县城,现在仅仅一个时辰就到了县城的南城门。</P>
“如果有要回去的,申正时从这里出发,可别错过时间。”中年汉子不停的嘱咐下车的人。</P>
有个年轻人笑着问:“大哥,申正是什么时候啊?”</P>
“就是太阳落到树梢,在那之前回来就行。”中年汉子大声嚷嚷着,以确保每一个下车的人都能听到。</P>
宋梨和吴明淑、杨静跟着下车的人一起排队进了县城,三人商量着先去药铺买石膏粉,中午再去县学。</P>
吴明淑对县城比较了解,她带着宋梨、杨静去了海宴街上的一家中等规模的药铺。</P>
“之前春红带我来过这里,她说这家药铺可以说是整个县城里最实惠的,大夫和善,药材也相对比较便宜。”吴明淑边走边对宋梨、杨静解释,三人很快就到了药铺门口。</P>
宋梨抬头望着眼前的药铺,写有“济生堂”三个字的黑色木匾挂在门楣的正上方,不断有人拎着药包从药铺内走出来。</P>
当宋梨三人走进药铺时,一个身着蓝色薄袄、长裤的小二连忙上前询问:“不知三位是要看病还是抓药?”</P>
“小哥,我想买些石膏粉。”宋梨笑着回答小二。</P>
小二连忙领着宋梨三人往柜台走,笑着交代站在柜台后边的年轻男子:“赵大哥,这位娘子要买石膏粉。”</P>
年轻男子点了点头,然后笑着问宋梨:“不知娘子是要买生石膏还是熟石膏?”</P>
宋梨被问的愣住了,她不知道石膏原来也分种类。</P>
年轻男子见宋梨露出迷茫的神情,接着问买石膏用来做什么。</P>
“我想用来做豆腐。”宋梨低声回答,她期望年轻人知道哪种石膏可以用来点豆腐。</P>
年轻男子沉思了一下,然后笑着告诉宋梨:“原来娘子是要买熟石膏,县城里做豆腐的,经常来店里买熟石膏。熟石膏十文一两,不知娘子要买多少?”</P>
“先买十两吧。”</P>
“好的,娘子稍等。”</P>
年轻男子转身走向背后的百药柜,先是用方寸匕从第二层第四个药柜取出熟石膏粉放进展开的桑皮纸上,然后用戥子称了称重量,熟练的用麻绳把桑皮纸包起来递给宋梨。</P>
“这位娘子,一共是一百文。娘子回到家后,最好把熟石膏放进密封好的陶罐内,防止变潮。既然娘子准备用来做豆腐,最好半年内把这些石膏粉用完,城里北城门做豆腐的王老头,曾经用变质的石膏粉点豆腐,把人吃坏了,赔了不少银子。”年轻男子不停的嘱咐宋梨。</P>
宋梨笑着谢过年轻男子,然后从钱钱袋里拿出一块碎银递过去,年轻男子用戥子称了称,把剩余的钱拿给宋梨。</P>
宋梨三人从药铺离开后,一个身着玄色素面长袍的男子走到柜台问:“赵承冶,刚才那三个人买了什么?”</P>
赵承冶先是好奇的看了一眼从未过问过这种琐事的东家,然后毕恭毕敬的回答:“东家,是买些做豆腐用的熟石膏。”</P>
“可登记了?”男子接着问。</P>
赵承冶连忙把账本拿给男子看,男子看完轻声说着:“果真是老大家的亲戚。”</P>
男子抬手唤来自己的小厮,先是低声交代一遍,然后笑着说:“高兴,你去办吧,既然遇到了老大的亲戚,如果不好好招待一番,岂不是让老大说我小气。”</P>
“是,少爷。”高兴赶忙走出药铺,心里不停的哀嚎:要是被大少爷知道,挨罚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