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太监监军(2 / 2)

洋洋洒洒的几十个字,但是意思还算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说袁大人,你在这辛苦了,你本来是个文官出身,却改行做了武官,镇守边疆,这样的劳累,作为皇帝的我心里实在是不好受,所以我把我身边的六宫副都太监派了过去,凡事能给你出出主意,参谋一下。等战事平定了,你得胜归来的时候,我会亲自给你脱下征袍。

说的是真好听,潜台词的意思还是不信任。派个特派员来着盯着比较放心,说白了,文官武将和朝廷是雇佣关系,而太监却是皇帝的秘书,对于秘书和大臣更信任谁的问题,崇祯也犯了他哥哥天启犯过的错误。

崇祯忘记了,就是由于魏忠贤这个死太监,把持朝政近十年之久,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他本人当年作为信王,也是个朝不保夕的角色,他是靠着装孙子活下来的。因为天启的孩子基本上都在肚子里的时候就被魏忠贤干掉了,这个皇帝的位置才轮到了原来怎么打也打不着的信王,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陛下在晚些时候可能会觉醒,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决定是愚蠢的,这个决定直接把已经孤立无援的山海关守军推到了绝地。

这场博弈其实不是皇帝和大臣,而是皇帝和另一个皇帝,相比之下,此刻的崇祯皇帝是没有皇太极聪明别的,因为皇太极给多铎的是专断之权,即使是在镶白旗兵力之外,并没有给多铎增设一兵一卒。

皇太极的魄力就在于,由着多铎在外面折腾,不过折腾出个什么花样和后果来,都能接受,都有准备,崇祯就不行,他必须派人盯着。

宣旨已毕,张慕言收拾了一副新面孔,笑嘻嘻的说道:“咱家来的鲁莽,袁大人,这边跟您告罪了,刚才是有圣旨在身,并非咱家故意托大,还请袁大人不要怪罪才是。”一边说话,一边甩了甩手里的拂尘。

袁应文笑笑说,:“张公公说的是哪里话来,您是天子近臣,日后我老袁还多有仰仗您之处,皇上派您来这里赞襄军务,那是我山海关将士的荣幸。昔日刘瑾乱政,张永公公到杨一清军中赞襄,两人合力除掉奸佞,共建功业,此为千古佳话。袁某不才,也是愿意效仿先贤,与公公您共立勋业。”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话在前面的内容里用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继续使用,这碗米汤也确实把张慕言的恶意给冲淡了不少,作为一个太监,他并没有金戈铁马的梦想,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做太监里的成功人物就够了。

所以他带着一脸找茬的样子来到山海关的时候,袁应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所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找茬的和一个不接招的,永远都打不起来。而且,这位袁经略对自己一个四品的太监总管都这么客气,自己刚来还是要消停两天的。

正在他这些胡思乱想的时候,袁大人吩咐,:“孙参将,你去安排一下,为张公公接风洗尘,在西官廨设宴。”孙云衣答应了一声去了。他本来是负责城防的,最近打的太累了,所以撤下来休整,早知道摊上这样一个差事,宁愿还在城上待着。

其他的官员们也没有心思陪着这个太监吃饭,然而他们清楚,这个人的到来,对这座城池没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能把他好吃好喝的当成个菩萨供起来。只要他不指手画脚,一切就都好办。

这顿饭并没有安排什么好的酒菜,并非是故意刁难,而是实在没办法。因为山海关现在的情况,根本没有办法置办像样的酒菜。现在的情况,我们在前文都交代过了,很惨淡,只剩下了七天的存粮。

当然,为了让张公公不感到过于寒酸,孙参将还是想办法弄来了一只鸡和一条鱼,并杀掉了一匹病了的战马,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在来的路上,张公公对山海关的困难程度就做了思想准备,看到菜的时候,才知道准备还不够。<!--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