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方在工厂带着工人加紧生产席梦思,王山在办公室急得抓耳挠腮。想认输,继续回供销社销售五金建材,可自己的岗位已经被张锋顶替了,并且张锋、秦家军、银花这些供销社的销售员人员现在名义上都是自己的下属,回去的话难以服众,自己的面子没地方搁。可想展开销售又无从下手,所以进退两难。
正在这个时候杨柳方交付完卧龙山宾馆的500套床具,回到了工贸公司自己的办公室。由于杨柳方特意安排在在工贸公司给王山分了单独的办公室,因为工贸公司目前唯一的客户是杨柳方的家具厂,所以安排人进来理所当然的没人反对,王山和自己的下属连工资都是工贸公司开的。并且杨柳方为了他跑业务方便,把自己的摩托车给了他,还安排将他的办公室分到紧挨着自己的办公室。所以王山一听到隔壁办公室有动静,就去看杨柳方是否回来,一看还真是,就急不可耐的闯进来商量对策。
在杨柳方的办公室内,他把自己当了厂里的新成立的销售部部长以来,跑市场的经历,以及目前的困境如实描述。
“西北五省那么大面积,三个人根本跑不赢嘛!你看额(我)这皮鞋,银花都骂额(我)好多次了,产品没销售出去,销售网点没开出来,皮鞋倒是磨破了好几双。这花的可都是我们自己的钱。”
“那么多城市,你们三个人的确跑不赢,不行咱们在招一些人?”
“招人也没用,很多城市之间互相不通车。更别提招人,人家一听说跑市场,跑生意还去西藏、青海这些地方,都不去了。还有我们跑一个城市最多发发名片,总不能带着咱们的货吧。”
“那既然咱们跑不到他们那里,咱们就邀请他们来。”
“展销会!”
“展销会。”
二人异口同声,想到了共同的方式。
“哈呀,太好了,你说我最开始怎么没想到。其实从南京参加席梦思的展销会回来我就应该想到的。”
“三哥,看来带你出去这一趟收获还挺大!咱们就举办西北五省的洁具展销会。”
杨柳方是一个行动派,刚刚好王山也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待他请示完严副厂长,确定工贸公司没什么紧急处理的事项后,王山就骑摩托车载上他回到了供销社。当他们把举办展销会,邀请人们来看他们的洁具产品,给供销社内艳华他们讲说后,众人面面相觑。
“想法是个好想法,可是咱们都没办过呀。”李桐福先说道。
“嗯,李社长以前让我们搞过展销,就是用卡车拉着我们的商品下乡,在集上弄块地儿,大家把商品摆上,老百姓赶集有意愿买就买了,我们戏称是'跑大棚'。可那都是周围十里八村老百姓自发的,你说这西北五省大家怎么来?住哪里?”艳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是啊,艳华提的是,怎么来?再说咱们一个民营家具厂怎么通知人家呢?来了之后住哪里呢?吃饭倒是好解决,咱们两个食堂大不了免费供应就行。关键是住,住哪里?”杨柳方冷静下来一边提出疑问,一边思索。
“民营不行,我们用国营,以供销社名义邀请可以吗?”秦家军也参与进来讨论。
“嗯,可以,我觉得行。我去请示一下李社长。”现在杨柳方在市里很出名,所以很多人都给面子,他和李社长交往了几次,李社长已经知道艳华是挂名的,他是实控人,他们之间现在也不用艳华传话了,有事都是杨柳方直接去总社拜访李社长。
“邀请名头问题解决了,可咱们没人家的地址和电话呀,就是寄信打电话咱们也没办法不是?”
“艳华,供销系统之间有联络机制吗?”
“这个不太清楚,以前大家都是开大会。”
“开大会肯定有通知,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找李社长,他们肯定有途径,如果这个路子可行,我们就这次以西北省供销总社的名义只邀请兄弟单位来参会。”
“最好能邀请各地商业局的领导来,除了供销系统,只有他们对地方商业销售网络熟悉。”
“这个我来协调,找李社长不行,我们就去拜访一下商业局,最好能拜访省商业厅。”杨柳方自告奋勇。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人家来了住哪里?谁付费?”李桐福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们请人家来当然我们付费。”王山回答的有点理所当然。
“那成本就很大了吧。”艳华作为财务主管领导,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算一笔账啊,就是三哥你们要是跑一个城市的供销社,就拿西州来说,艳华一共多少供销社?”杨柳方和王山说话的时候,转头问艳华。
“连乡镇供销社一共42个。”
“三哥这些供销社你挨个拜访要多长时间?”
“一天就算两个,还得21天。”
“21天,车费、路费、住宿费、饭费要多少?能不能包住咱们邀请人家供销社负责人来以及寄挂号信的费用,还有在西州两天的食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