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孔乙己孔老先生(1 / 2)

<b>inf</b> 第二天,座谈会召开的时间。

还是昨天的大厅,还是昨天的位置。

姜玉楼找到位置坐下后没多久,王濛也到了。

两人聊了一阵,他又看了下时间,差不多到九点了,这时候作协的领导们才来。

这届作协的主席是茅盾,第一副主席是巴金,副主席是丁玲、冯至、冯牧、艾青、刘白羽、沙汀、李季、张光年、陈荒煤等。

全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作家,资历也是高得吓人。

领导入席后,开始演讲,不外乎是此次座谈会的举办初衷,以及对作者的勉励,最后是对未来的展望,希望今后能涌现出更多有实力的作者。

讲话十分简短,作协的领导每人说了两句,耗时不到有半个小时。

既然是座谈会,作家们可以自由交流,这也是召集这么多作家开座谈会的目的之一。

姜玉楼心里一喜,交流会好啊,作家想要进步,这种交流会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他身边还是老王同志,他是燕京作协的副主席,面子大,有他做介绍人,还能认识更多的作家。

“可惜没有瓜子花生和茶水。”

姜玉楼念叨了一句。

“咱们参加座谈会是来交流学习的,要是有瓜子花生得成什么样子?”王濛瞥了眼姜玉楼,很是无奈。

现在的年轻作家,和他们那一辈不一样了。

想当年……

呃,想当年他们好像也差不多。

不过,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看着姜玉楼越发俊俏的侧脸,王濛心里酸溜溜的。

“老王说得对。”

姜玉楼笑嘻嘻地回了句,也没有反驳。

这时,就听台上的巴老说道“好了,大家都是作家,你们多交流交流,我们几个老家伙就不参与了。”

几句话说完,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讲完就下台,把台下的作家们都吓了一跳。

姜玉楼小声问道“巴老一直是这么干脆的吗?”

王濛点点头“对,习惯就好。”

这比前世好太多了,搁他穿越前那阵子,领导不说一两个小时不算完。

既然是作家们自由交流,就得有人开个头。

交流会开始的时候,有人谈起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典型。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是苏联时期,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

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向青年灌输“理想信念”。

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精神和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以及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有着绝对信仰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苏联官方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这本书传入我国后,长年来一直受到普遍的欢迎。

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靠的是思想而不是文学性。

当然,就人物刻画来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小姜同志呐,你来谈谈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吧?”有人不怀好意地问道,他就是之前被姜玉楼怼过的老作家,他觉得这是个让他出丑的好机会。

王濛看了眼老作家,这人什么心思,他再清楚不过了。

就说今年他刚当选燕京作协副主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老作家找事呢。

不过,想要挑事也要看对象,他难道以为姜玉楼是什么善男信女不成可以任他拿捏?

想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