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龙须(2 / 2)

这完全是拼耗双方国力,看谁坚持到最后。大明疆域辽阔,幅员万里,治下百姓万兆,人才和资源强于后金尽百倍。朝廷下定决心,肯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五年平辽不是不可能。

问题是,大明烂了。烂的一塌糊涂,若是有魏公公这样的人才,虽然魏忠贤不是个东西,可至少他能左右逢源的调兵遣将。而崇祯皇帝,显然就差了一大截了。

平心而论,魏忠贤第一次在宁锦集结了大明帝国十五万军队,可以说是这个帝国能力上限了。

过去的历史遗憾无法重演,朱慈烺能做的,只是想事情有着他本来应该有的那个样子。

首先,应该给毛文龙平反。别的不说,单单是抵抗后金这一点,就够了。

至于袁崇焕,只是说是毁誉参半。但也不能就此否定他的功绩,尤其是,袁崇焕对于后金采取的抵御措施。当初黄台吉绕开山海关打进北京城,这件事不能让袁崇焕来背锅。

朝中大臣们肯定会有人拿五年平辽来说事,虽然袁崇焕做不到五年平辽。可他是在提出这个口号的第三年,被崇祯皇帝杀了的。

也就是说,这一点可以不成立。

最大的问题是,此时的舆论已经全面倒向了朝廷,世人皆以为袁崇焕乃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甚至于,袁崇焕被凌迟的时候,京城的百姓们争相争食其肉。

舆论已经造成袁崇焕罪恶滔天,此时朱慈烺若是再为他平反,其压力可想而知。

要命的是,袁崇焕到底值不值得为他平反。朱慈烺认为,值得。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他过的一面。就比如说投降满清的洪承畴,骆养性。此时,他们不是依旧在朝中任职么。

洪承畴依旧是蓟辽总督,而骆养性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吴三桂,依旧在辽东做他的总兵。对此,朱慈烺并没有换人。

而是这些人真的有他们的能力,大明的亡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总不能,将亡国的原因强加到他们身上。

崇祯皇帝在朝堂发了一通脾气,下旨继续严查定兴县银矿走私案。而朱慈烺,则跪在了乾清宫,将自己想为袁崇焕和毛文龙平反的事,大着胆子说了出来。

整个乾清宫,立刻死一般的宁静。崇祯皇帝死死的盯着儿子,目光中如欲喷出火来:“什么,你再跟朕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