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永昼标志再现(1 / 2)

<b>inf</b> 印度。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这里可以算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氛围最浓厚的国家。因为非常崇尚精神解脱,所以至今仍有上百种宗教

身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正是起源于此。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于古印度。之后佛教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而那烂陀寺,正是佛教曾经的圣地。

它曾经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华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只可惜在12世纪,那烂陀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弃的遗址。

而此刻因为玄奘法师相关事件,寻昼局派遣的调查小组正处于那烂陀寺遗址附近的城市,根据上级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在一间普通的小房间之中,各种文献资料与电子设备到处都是。

三位调查小组的成员正趴在各种文献资料旁边直皱眉,其余的成员则是有各自的任务不在这里。

“这繁杂的历史真的是看得我头疼,哪怕同步上传到总部叫了一堆专家帮忙,也还是不轻松。”

黄美林说着,忍不住伸了个懒腰。

橙红色的阳光,将她曼妙的身体曲线凸显出来。

坐在临近窗边的办公桌边上整整一个白天,让她感觉异常的疲惫。

透过窗户望向外边已经下垂的夕阳,黄美林撇了撇嘴,一整天的时间又这么过去了。

“喂,一起出去吃个晚饭?”

黄美林对着身旁趴在地上对比两份纸质文献的同事询问起来。

虽然印度这里的大多数食物实在是让她难以恭维,但是真的饿了起来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一整天的工作让她感觉肚子空空。

“已经让外勤组去买菜了,他们应该很快就会回来,我们还是继续完成手头的任务吧。”

趴在地上的男人推了推眼镜,婉拒了黄美林。

昨天晚上他差点因为印度美食而拉虚脱,今天谁也别想让他去吃外勤组以外的人做的饭。

闻言,黄美林正想再问问别的同事。

却发现正在另一张桌子上研究那烂陀寺出土文物图片的同事,头也不抬的冲着她挥了挥手。

显然,这也是婉拒的意思。

“唉,这手头上的任务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外勤组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见状,黄美林哀嚎一声,无奈的仰躺在椅子上。

他们是寻昼局派来印度的调查小组,具体任务是调查以那烂陀寺为中心的一系列可疑的历史记载。

因为玄奘法师被实锤拥有超凡力量,所以他们这只调查组就被派过来,调查在玄奘法师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这个那烂陀寺,顺便试着配合外交团队把供奉在这里的玄奘尸身舍利给讨要回来。

但是这项任务属实是太有难度了。

印度这个地方的历史实在是太过混乱与模糊,整个印度次大陆曾经几百个民族林立,后来又经历了各种封建王朝与殖民帝国的统治。

印度历史上就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疆域,其历史基本都是外来入侵者相互争夺的历史。

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也就没有了明确的历史传承。

甚至可以说玄奘法师当年写的《大唐西域记》,都成了印度整理自身历史的主要依据与材料。

所以针对这里的历史调查,简直让调查组感到头皮发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记载让人无从下手。

不过还好那烂陀寺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倒是存有大量的文物资料,以及各国学者的研究资料。

将这些从文物上分析出来的观点与零碎的历史记载糅合,倒是也能勉强开展调查分析工作。

只是就算这样,这个工作也确实有一些折磨人。

“小黄,你的任务可已经算轻松了。”

“和你同行的人里,不管是负责交涉取回玄奘尸身舍利的外交人员,还是在那烂陀寺遗址申请参与了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可都不比你轻松。”

“现在的年轻人啊……我但凡身子骨再硬朗一些,也不用伱这个小家伙参加到调查组中。”

黄美林桌上的电脑里突然传出这样的声音。

她循声望去。

只见电脑屏幕上正是一个诺大的会议室,里面有诸多头发花白的老头低头研究浏览着什么。

显然,这是寻昼局在国内安排的专家团队。

这些专家除了研究玄奘相关的历史记载与文物以外,还会同步帮助位于印度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工作。

其中有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头,正凑到了屏幕面前,露出严肃的神色对着远在印度的黄美林批评教育起来“先好好工作,实在觉得饿的话,带过去的压缩干粮又不是不能吃。”

黄美林看向电脑屏幕上凑过来的大脸,无奈地嘟了嘟嘴“我知道啦老师,这就继续工作。”

这是国内研究印度历史与佛教历史方面的泰斗。

对于自己这位老师,她可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话刚说完,她便继续老老实实的看起手上的这份纸质文献复印件。

【1890年,那烂陀寺遗址,西南角,3号区域,第二十一次发掘与后续调查研究。】

【在那烂陀寺西南角3号建筑群的发掘工作中,可以发现这里占地面积最大也最为雄伟壮观,毫无疑问应该是这个寺庙建筑群遗址中最重要的核心建筑……】

【我参与发掘出的相关文物为观音菩萨站像(铜鎏金)、释迦牟尼站像(合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嵌银)……】

【这批造像面部五官清晰,眼泡略鼓,鼻梁直挺,双唇紧闭,下嘴唇略厚,嘴角露出神秘笑容,为典型的南亚人长相。其制作跨越了5-11世纪大致700多年,究其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成熟和衰落三个时期……】

这是一个英国学者1890年在亲身参与那烂陀寺遗址的发掘工作之后,根据一系列出土文物中的壁画、文字,再结合一些零碎的印度历史得出的结论。

因为这位学者后来英年早逝,对于图案文字的翻译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现,所以这份报道也没有被大肆收录。

这个完全可以说是绝版的文献,还是在印度考古部门储存那烂陀寺相关资料的房间角落里找到的。

这种网上找不到的资料,也正是他们亲自来印度调查的因素之一。

文中前半部分讲述了这位英国学者参与考古发掘的过程,后半部分则是重点讲述了各个雕像与壁画中发现的符号、文字、图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