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吃过午饭,在院子走几圈,饭后消食。</P>
走着走着竟然发现学堂有告示栏,小院的墙上,有块平板,板上贴了几张陈旧的告示。</P>
但有一张是崭新的,郑伯刚贴的。</P>
孙山疑惑地问:“郑伯,你贴的是什么?”</P>
学生那么少,吩咐下去就行了,不用三秒,整个学堂都知道了。</P>
郑伯笑着说:“这是服徭役的告贴,新鲜滚热辣出锅的,我们老爷叫我贴上去,让大家经常看。”</P>
又解释是前两天,县城的郑大郎回来了,一来是通知服徭役,二来是用钱替劳役,三来是郑夫子要求,县里有什么通知,就抄一份,拿回学堂。</P>
郑伯在贴告示,自然吸引到学子们。</P>
孙定庆看到孙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告示,笑着问:“山子,你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P>
孙三摇了摇头,刚学会《三字经》的几个字,哪里敢说看得懂。</P>
但上面的内容,根据前世所认识的繁体字,连猜带蒙,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P>
其实看到“徭役”两个字,也知道是关于前两天征役的事。</P>
孙定庆摸了摸小堂弟的小脑袋,把告示贴上的内容说了出来,语气轻轻地说:“我也是刚学的,夫子给我们讲的。”</P>
郑伯笑呵呵地说:“学得不错,今早教的,现在就能看懂了。”</P>
在他们的闲谈之中,孙山终于明白,为什么学堂会贴关于徭役的告示了。</P>
原来这是郑夫子教学的内容之一。</P>
每个月,城里的郑大郎,总会在县衙大门“八字墙”,抄写些墙上的公告回来。</P>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这次的徭役,比如悬赏公告,比如政令报告等。</P>
郑夫子会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如何看告示,如何写告示,甚至要求学生关心县里发生什么事。</P>
孙山认真地观摩告示贴,上面的告示内容没有标点符号,没有空格停顿,重点内容会用红笔标记,也不知道是写告示人标记的,还是郑夫子标记的。</P>
如今的孙山,如果不认真品读,也不看不懂告示上具体内容说什么。</P>
目前不会断句,这里没有标点符号分开,一大片字连在一起,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勉强知道上面写的内容。</P>
杨清北和德哥儿佩服地看着师兄们说道:“我还不知道上面说什么呢?”</P>
郑伯慈爱地摸了摸两人的小脑袋,温和地说:“不着急哈,夫子以后会教的,现在主要认字,认得多了,以后就会看的了。”</P>
其他学子围了过来,又讨论好几遍徭役的事,有好事的学子,还给孙山三个小师弟读了一遍上面的内容,当然用得是广南话,怕读上京话,小师弟们不懂呢。</P>
午休过后,三人回到课室。</P>
孙山现在搞懂郑夫子的上课方式。</P>
早上先抽查学生昨天所学的内容,之后教导新的知识,然后叫学生自习。到隔壁班教学。</P>
下午先帮学生巩固上午所学的知识,之后就到小池子边练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