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休屠王子(1 / 2)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2072 字 19天前

第285章 休屠王子

赵延年、东方朔在遬濮部落待了十来天,却一直没有接到休屠王的消息。

东方朔打算直接去,看休屠王是什么态度,却被赵延年拦住了。

赵延年说,遬濮王已经派出信使,休屠王也肯定收到了消息,现在既没有派人来迎接,又也没有派人来驱逐,说明他在犹豫,在观望。

犹豫、观望说明他不想或者不敢和大汉为敌,却又担心我们来意不善,将来吃了亏。

这时候我们不应该表现得太强势,反而应该温和一些。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我们击溃了右贤王部,已经展示了实力,休屠王也知道了,没必要一味强横。现在应该让他知道我们是带着善意,为和平而来。

如果他不识相,那我们再用武力也不迟。

东方朔深以为然,拍着赵延年的肩膀说道:“中郎,想不到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些天的《老子》不仅读得好,还能付之行动,堪称上士。”

赵延年有点不好意思。

他倒不是想拽文,只是这两天读《老子》,想的都是这些,自然而然的就用了。

被东方朔称为上士,是他没想到的。

东方朔一向自负,很少看得起人。之前他与东方朔论剑,从实践的出发表示之前的剑道不可延续,必须加以改革才行,东方朔只是自责坐而论道,没有结合实践 ,也未曾觉得他就是上士。

“大夫言重了,不敢当,不敢当。我才不过中人,最多只是好学而已,不敢以上士自居。”

“当得,当得。”东方朔想了想,又道:“你快成年了,取个字吧。以后我们以字相称,就不要中郎、大夫的了。”

赵延年倒也没有在意,点头表示赞同。

他的确应该取个字了。

这年头姓氏已经不分,名和字也不太重视,取字的大多是读书人,一般人根本无字。有官的称官职,没官的直呼其名。亲热有余,却不太礼貌。

赵延年随即与东方朔分工。东方朔继续留在遬濮部落,他赶去休屠王的牧场,想法与休屠王见面,说服休屠王派人来迎接东方朔这个正使,以符合大国使者的身份。

东方朔很满意,又有些惭愧。

“我本来沾你的光,没想到却让人奔波,我坐享其成。”

“不然。”赵延年笑道:“你我各尽其材,共同完成朝廷的托付,何必分彼此?”

东方朔大笑,对其他说道:“诸君,这才是我大汉好儿郎的胸怀。我自愧不如,当与诸君共勉。”

樊仲子、朱安世本是游侠,以义气为先,首先抱拳响应。

赵武、甘平紧随其后。

孙贾、孔璋、南安国不甘示弱,也拱手赞同。

只有赵天赐有些犹豫,看看赵延年,又看看东方朔,手举到一半,不知道是该抱拳,还是依照匈奴人的习惯抚胸。

东方朔看得真切,笑道:“你现在也是汉人了,有了汉名,就依我汉人礼节吧。”

赵天赐如释重负,躬身领命。

众人相视而笑。

赵延年随即挑了赵天赐和孙贾、樊仲子、孔璋四人随行,其他四人留给东方朔。

得知赵延年要去面见休屠王,遬濮王很高兴,安排了向导。

——

离开遬濮王的营地,赵延年策马在前。

河西走廊名不虚名,南北都是延绵不绝的山岭,山顶依稀可见白雪,中间的狭长地带却是绿草如茵,牛羊遍野。几条大河从南山流出,蜿蜒向北,最后会汇成狐奴水,流向大漠深处。

一路上,赵延年经过了几个小部落。

有遬濮王安排的向导,又有赵天赐这个前右贤王子,这些小部落都非常客气,所到之处,热情招待,美酒佳肴,美艳少女,竭尽所能的让赵延年等人满意。对赵延年这个名扬草原的天武士,更是敬畏有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一日,来到一片大泽旁。

向导告诉赵延年,这里就是休屠王的驻牧区了,这片大泽也叫休屠泽。

他们就送到这里,接下来的路,要由赵延年自己走。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人来和他们接洽。

赵延年刚表达了谢意,那两个向导就匆匆而去。

樊仲子第一个觉得不妥,骂道:“这两个胡狗,这一路上我就觉得他们鬼鬼祟祟的,一定有事瞒着我们。他们不会是想分开中郎和大夫,然后加害吧。”

赵天赐急了,刚要说话,赵延年抬手阻止了他。“仲子,你想多了,遬濮王要想害我们,何必送到这里来?他们应该是怕休屠王怪罪,这才避而不见。”

“这有什么好怕的?”樊仲子没好气的说道。

“当初你我发生口角,如果我让你带我去见你的靠山,你怕不怕?”

樊仲子一怔,随即尴尬地摸了摸脑袋,不说话了。

赵延年微微一笑,转身又对赵天赐说道:“你想说什么?”

赵天赐伸手一指。“我虽然没来过休屠部落,但这一路走来的地形符合休屠部落的特点。这片大泽必是休屠泽无疑。如果遬濮王真想害我们,又怎么会送到这里来,嫁祸休屠王吗?”

赵延年点头表示同意。

他知道樊仲子读书少,没见识,也就在西市横行霸道,出了西市就是个渣,只有一身力气还可用,这才抢在赵天赐之前才反驳他,让他闭嘴。

他喝止樊仲子,樊仲子不敢回嘴。可若是赵天赐反驳樊仲子,樊仲子就没那么温顺了,弄不好又会起口角,节外生枝。

右贤王子又怎么样?你被俘了,成了奴隶。敢惹我,就揍你。

正说着,有警戒的匈奴人过来查看情况。

赵天赐上前,表明身份。

匈奴人见到右贤王子,又得知赵天赐身后的年轻汉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天武士,脸上多了几分恭敬。其中一人保持监视,另一个策马而去。

赵延年也不着急,下了马,将缰绳交给孙贾,让他去饮马。自己找了一块阴凉的地方,铺了毯子,盘腿而坐,练起了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