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考试那天,天空飘起了细雨,雨滴打在教室的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是在为这场荒诞的考试敲响着警钟。李老师更是提心吊胆。他一边监考,一边用眼神暗示小辉按照之前教他的方法答题。小辉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还是照着老师的指示,歪歪扭扭地在试卷上写下了一些答案。最终,小辉的成绩竟然奇迹般地达到了七八十分。李老师看着小辉的试卷,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自己这种行为的愧疚,又有对张涛制定的不合理规定的怨恨。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声自语:“这都是被逼的啊。”
其他教师们也都各显神通。在安排考场座位时,刻意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交叉坐,班主任老师在考前反复强调学习好的学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周围的同学。考试过程中,隔得较远的同学之间也想办法相互传递答案,有的通过传纸条,把写好答案的纸条揉成小团,趁老师不注意扔给旁边的同学;有的则通过事先约定好的暗号,比如咳嗽几声代表哪道题的答案选项。对于像小辉这样智商有问题平时连字都不会写的学生,班主任老师会安排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写帮做题,甚至帮写姓名和班级。教师们在实施这些作弊手段时,内心都充满了不安与惶恐,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工资,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这时,一位平时很乖巧的学生忍不住问道:“李老师,您不是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吗?为什么现在要我们这样做呢?” 李老师听了,脸上一阵发烫,支支吾吾地回答:“这…… 这是特殊情况,你们先按老师说的做,以后老师再跟你们解释。” 但他内心深知,这样的解释是多么苍白无力,可在张涛不合理规定的逼迫下,他已别无选择。
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整个办公室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的教师看着自己班级那惨不忍睹的平均分,想到即将被扣掉的工资,欲哭无泪。张老师看着自己辛苦一个学期,却因为几个成绩实在太差的学生而面临重罚,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无奈地摇摇头,喃喃自语:“这可让我怎么活啊。”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绝望。
而有的教师由于作假手段略高超,班级平均分勉强达到了奖励标准,可当他们拿着那份钱时,总觉尴尬和问心有愧。王老师数着手中因学生 “高分” 而得来的奖金,却丝毫没有喜悦之情,他的手微微颤抖,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想着自己为了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禁满脸羞愧,偷偷将钱塞到抽屉的最底层,仿佛多看一眼都会灼伤自己的眼睛。他不敢与其他教师对视,眼神中满是逃避与自责。
教师们聚在一起,个个垂头丧气。王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说:“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这是在违背教育的良心啊。” 李老师附和道:“是啊,可张涛那强势的态度,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难道真要坐以待毙?” 陈默站出来,眼神坚定地说:“肯定不能,我们得团结起来,先向中心校领导班子反映情况,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虽然大家心中仍有担忧,但在陈默的鼓舞下,也都纷纷点头,表示愿意一起抗争。整个青龙镇小学的教育风气在这种绩效考核制度的压迫下,变得乌烟瘴气,完全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陈默与几位正义的教师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后,精心整理了材料并向上级部门上报。不久,上级派人前来走访调查。调查过程看似严谨,实则走马观花。之后,上级组织陈默和几位实名举报的教师参加一个茶会。
茶会上,气氛看似轻松和谐,实则暗藏玄机。上级领导面带微笑,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各位老师啊,你们的心情我们理解,教育工作不容易,大家的付出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但是呢,张涛校长在青龙镇小学也有他的一些管理思路和难处,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小偏差。”
陈默皱着眉头,忍不住说道:“领导,这可不是小偏差,他的这些规定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权益,让教育变得乌烟瘴气。”
领导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有委屈,不过学校管理是个复杂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大家相互理解一下,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僵,毕竟都是为了教育事业好。”
另一位教师着急地说:“可是我们的学生都被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带偏了,这怎么能行呢?”
领导只是微笑着,又说了一些无关痛痒、打太极的话,诸如 “会进一步关注”“慢慢协调解决” 之类的。茶会结束后,事情便如石沉大海,没有了下文,之前的举报和调查结果就这样不了了之。陈默和教师们望着上级离去的背影,满心的失望与无奈,他们知道,想要改变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他们的决心却从未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