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共同署名的最美论文(第1更,还有6更)(1 / 2)

有人问,从一个实习医生,成长为院士,一共分为几步?

在华夏医学领域,从实习生到院士的成长路径是极为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历程。

一般来说,整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又分为医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部分,约8-11年。

在本科部分,需要完成临床医学本科学习,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研究生阶段(硕士和博士),深耕细分领域(如心血管、肿瘤学),发表至少2篇ScI论文。

第二阶段,是临床与科研积累,又分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约15-20年。

在主治医师时,需要 独立承担门诊、病房工作,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积累3-5篇ScI论文。在副主任医师时,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5篇以上中科院二区ScI论文,还要有教学经历(带教硕士生)。在主任医师的时候, 主持2项国家级课题,发表10篇以上高质量论文(含顶级期刊如《柳叶刀》《新英格兰》),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如中华医学科技奖)。

第三阶段,则是学术突破期,分为学科带头人\/博导、国家级人才计划、院士候选人,大约是10年。

在学科带头人期间, 担任三甲医院科室主任或大学附属医院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培养5名以上博士生, 牵头制定行业诊疗指南。随后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诸如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等人才项目,并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

然后成为院士候选人,需满足以下至少3项:第一、国际原创性成果(如新疗法、新药研发);第二、累计影响因子>300的论文群;第三、主持重大科技专项(如\"973计划\");第四、担任国际权威学术组织职务(如who专家委员)

第四阶段,则是最终院士评选阶段。

参选资格:需由3名现任院士联名推荐

评审流程:经过学部初选、全体院士终选(淘汰率常年在80%以上)

……

从实习生到院士平均需30年以上持续努力。

这期间,努力又是最最最毫不起眼的东西,更要重的是天赋、机遇、背景,还有运气!

要说陆安走到了哪一个阶段,他的资历在第一个阶段,但是他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第二个阶段。

不过,这距离院士这个目标,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至于为什么聊起院士这个话题,因为这就是陆安最遥远的一个目标。

如果之前,他是不敢想象的,但是有着系统加持,有着像曹天辉、韩岩这样的老师相助,他目标一下子就穿越了云层,达到了所有科研工作者最终的目标——院士!

如今的韩岩副院长走到了第三阶段,成为了院士候选人,但是面对80淘汰率的终审,他的希望也十分的渺茫。

……

暮色像一块浸满葡萄糖液的纱布,轻轻敷在飘窗的龟背竹叶片上。

陆安转动钥匙时,发现门把手上挂着小苍兰花环。

推开门,厨房传出油脂迸裂的滋滋声,空气里跳动着糖醋小排的焦香。

陆安放下包,换了鞋,走进客厅,倚着胡桃木餐边柜,目光掠过餐桌上起伏的皱褶亚麻桌布,青花瓷盘里的白灼虾还冒着袅袅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