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退休和院士(2 / 2)

……

陆安沉默不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半晌过后,他才缓缓地抬起头来,目光投向徐风华,轻声问道:“师兄,连您都不行吗?”

听到这话,徐风华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轻轻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我?差得远呢!虽说我现在是二病区的主任,在咱们国内也算是有点儿影响力。可一旦走出国门,我这个人基本上就如同沧海一粟,无人知晓啊。”

这番话并非徐风华妄自菲薄,而是当前华夏国内医疗环境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在高端医疗领域,一直以来都被欧美国家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那些崭新的手术方式、先进的药物以及精密的医疗器械,往往都是先由欧美地区研发并传播开来。

在国际普外科领域,韩岩倒是还能算得上是个有些名气的人物。

然而相比之下,徐风华则显得默默无闻,几乎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

徐风华看着的陆安,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今天跟你说这么多,主要就是想让你清楚地认识到咱们所处的整体形势。你看老师门下弟子众多,可是真正能够触及到主任委员那个层级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会有人成功,但至少不是现在。所以,咱们要认清现实,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前走才行,千万不能因为有了成绩,就停滞不前了。”

“要是老师更进一步,当了院士呢?”陆安冷不丁地冒出这样一句话来,令人猝不及防。

徐风华听到这话后,身体猛地一颤,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之色。

他原本滔滔不绝地说着那些话,无非是想激励一下眼前这位天赋异禀但又稍显稚嫩的年轻人。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年少轻狂且自命不凡的所谓天才并不罕见,但真正能够一路高歌猛进、成就非凡的却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耀眼夺目的少年最终沦为平庸之辈,就如同古代那位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一般。

然而,令徐风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陆安的思维竟然如此跳跃,一下子就跳到了韩岩导师晋升院士这件事情上。

要知道,院士可是代表着整个华夏科研圈子里最为顶尖的水准啊!

每一位院士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更意味着他们掌握着海量的资源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当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取得了极其重大且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突破与成果,并成功地成为该行业的先驱者或者奠基人时,才有那么一丝丝可能获得院士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头衔。

而韩岩教授呢?

他虽然已经在普通外科领域辛勤耕耘了数十个春秋,为华夏医学界作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下了相当可观的人脉资源。

但即便如此,距离那扇通往院士殿堂的大门,他似乎始终还差那么关键的临门一脚。

可别小看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多少业界赫赫有名的大咖们花费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努力尝试跨越它,结果到头来依然只能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