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不过是仗着一篇策论取巧,他姜孟川虽是会元出身,但此前在应天府商界搅弄风云,早已不是什么清誉之士!”
“不论如何,他已是当朝状元,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下士林之中,不知要掀起何等波澜……”
“但他这策论可是陛下亲自点评,等加官进爵那就是陛下眼前的大红人!”
“谁说不是呢,估计那些老臣们都要开始拉拢他了。”
“如此年轻的新贵,倒是有点意思。”
“也别高兴的太早,陛下虽然点了他做状元,但今后的政策会不会采纳他的还不一定呢。”
“就是就是,更何况这朝中,倒也不是陛下的一言堂……”
而此刻,姜孟川站在人群之中,望着皇榜之上的“状元”二字,嘴角微微一扬。
和状元之名相比,自己先前做生意时候闹出的动静,倒也算不上什么了。
如今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树大招风。
随着殿试放榜,喜者有之,怒者有之,惶然不安者亦有之。
而最先找上门来的,正是翰林院。
按照大乾律例,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头名皆入翰林院修撰,成为天子近臣,甚至有可能步入中枢,进入六部尚书之列,执掌朝政。
姜孟川的状元身份,自然让他成为翰林院的新科修撰。
翰林院位于应天府东侧,虽不如六部气派,但因其聚集天下英才,文风昌盛,被誉为“天子门生”的摇篮。
可当姜孟川踏入翰林院时,迎接他的却不是温文尔雅的学士,而是一道冰冷的目光。
“姜状元。”
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叫住了姜孟川的脚步。
姜孟川抬眼望去,见一名身穿四品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在堂前,面色肃然。
“是詹事府的陆学士,翰林院的资深学士。”
眼看着姜孟川初来乍到不认识人,一旁有人低声提醒道。
姜孟川微微拱手,不卑不亢的问好道:“陆学士。”
陆学士盯着他,语气淡淡道:“自古士商有别,状元既入翰林,便该遵循士人本分。”
“不知姜状元可愿放弃商贾之事?”
此言一出,四周人皆静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姜孟川身上。
他们都在等着,看这位才华横溢、风头无两的新科状元如何应对。
毕竟士人与商贾之策,可是姜孟川能够拿下殿试的重中之重。
如果此时姜孟川为了一时的忍让而退步的话……可就是啪啪打陛下的脸啊。
姜孟川目光微敛,旋即一笑开口说道:“学士此言差矣。”
“商贾乃国之命脉,正如百工、农耕,皆是社稷之根本。”
“若士人能通商道,知国富之源,则理政更有依据。”
“此非弃士节,而是辅政之道。”
随着姜孟川一番话的落下,陆学士眼神微冷,刚要反驳,忽然一道朗笑声传来。
“哈哈哈,姜状元果然是奇才!”
“老夫听闻你之士商共济之策,本还怀疑,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姜孟川循声望去,见一位须发皆白、身穿二品官服的老人缓步而来。
众人见此人,皆微微躬身:“拜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