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学艺(下)(2 / 2)

杨怀仁说,辽国武士的整体水平,比西夏人高了不止一筹,在骑兵战术运用上,也比西夏人强多了。像这次西夏国舅梁乙埋轻敌冒进,一窝蜂式的钻进口袋里的错误,辽国骑兵是不会犯的,杨家同辽人交锋日久,也同西夏人交过锋,两者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曹小强知道,他还有一句没说,相对辽国和西夏,大宋更菜,不过大宋的将门高手武艺不差,只是受到的制衡太多,又缺少合格的成建制骑兵军团,在战场上太被动,反复拉扯间,就容易被辽国或者西夏人抓住机会,用骑兵发动奇袭,给与致命一击,多次败战,都是这样的。

随着杨怀仁的讲解,演示,曹小强更是对那句,“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有了体悟,虽然槊不是枪,但是练起来一点不比枪省事,要不练刀吧?简单点?曹小强那时候有了一丝动摇,不过随即将这动摇的念头祛除。

马槊称雄隋唐五代之时,就是因为它是马战利器,现在衰败,只是因为宋太弱,没有了像样的骑兵军团的原因。

而在这冷兵器时代称雄,没有强大的骑兵,那就等着挨虐吧。曹小强可不傻,当然知道怎么选的。有合格战马来源了,骑士也有稳定来源,主力就是自己的弟子;兵器,槊,充足又便宜;铠甲,改进版的明光铠更是管够。至于骑战的战术,曹小强多少也会一些,经历几次战斗,也摸索出了经验,结合自己原来伪军事迷的时候学的知识,对付一下西夏人,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唯一的短板,马上武艺,也会随着杨怀仁的到来,也改变,这下,一支正规,没有短板的骑兵部队的雏形就有了,现在缺的就是规模了,这个急不得,只能慢慢一点一点的攒家底了,需要时间。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句话,曹小强可是一直铭记于心的。

不过,对于刀法,到也可以学一学,毕竟不是什么时候都带着马槊的,平时也不可能拿着一把马槊到处跑,长兵器,携带不方便,是它的一个固有的缺点。这时候佩带一把刀,随身携带,作为防身武器,也是必要的。

曹小强可记得杨怀仁的遭遇,说不定,以后,自己以后就会面对刺杀,而刺杀总会发生在不经意间,这个时候,总不能赤手空拳去对敌吧,所以便于携带的武器使用技巧,还是要学一学的。

随身兵器,首选剑,剑法嘛,曹小强感觉不适合自己,剑走轻灵,跟曹小强的风格特性不搭,重剑到是可以,不过那就失去了随身携带的轻便性,所以,刀,就比较适合曹小强的风格,猛,力大,速度快,雁翎刀完全适合,不过,曹小强的雁翎刀,得加厚加宽,才能完全发挥出力量大的优势。

对于刀法,杨怀仁那也是行家里手,杨老令公的金刀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曹小强对学习刀法,也很有意思,毕竟多学一门防身武艺,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