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办少年军校?(2 / 2)

灵州路,这么多,禁军,厢军,得有多少少年郎呢?大宋这军籍是父死子替的。

自己大规模办这样的少年军事学堂,虽然会被文官非议,但是可以很好的顶回去。

父死子替嘛,练武更是要从小培养,不练武,如何能成为一名精兵?

这都是现成的理由,也许都不用曹小强开口,就有人替自己辩护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办学的经费哪里来?灵州路的军费里扣?太多了,这账就不好交代了。

曹小强下意识的把慕容晓芙拉进怀里,手里总得盘着点东西,才能更好的放空大脑。

慕容晓芙很乖巧,乖乖的伏在曹小强怀里,知道曹小强又在想什么问题了,难道真是要开宗立派的事情?

是不是有点早?不过按照曹小强阵斩了血魔这个半步宗师的战绩来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曹小强不知道慕容晓芙想岔了,他倒是想到了一部分办学经费的来源。

这次劫掠了西夏人那么多东西,可以用来办这少年军校。

至于以后的的费用,灵州路军费上贴一部分,用抢来的马匹,建立马场,以后卖马的收入,抽一部分到这少年军校上。

每个家上学的少年郎,从父兄辈的军饷里,扣一部分,不能多,但是一定要出。

免得将来被人说是收买人心,啥的,到时候反而被有心人,给抓住把柄,使坏,把这事给搅黄了。

办学嘛,哪怕是带有官办性质的,也要收点学费,哪怕很少。

至于真正的上不起学的,曹小强也没办法,穷文富武,培养一名武士的消耗,还是很大的。

灵州路的财政,还是很穷的,目前基本靠朝廷支持,好在,有马有牛羊,还有屯田,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的。

嗯,就这样办,回头,跟苏轼商量一下,给李三德通通气,把这少年军校办起来。

十万青年,十万军嘛,曹小强默默的想起这句包含悲壮色彩的话。

自己真要培养出十万少年军校生,不只要五万。

以这五万少年军校生为基础,组成的大军,这天下,大概率可以横着走了吧。

什么是降维打击?这才是。曹小强长出一口气,感觉这天地似乎,更加开阔了。

是自己眼界,胸怀打开了吗?

这是阳谋吗?应该是吧。这也是不争的一种方式?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布局天下,当如此,于无形之中,布下决胜天下的力量?

曹小强眼中闪过莫名的光芒,这少年军校,要不要叫“黄埔军校”,那校训,要不要来那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曹小强神情激动,随即又自我冷淡下来,“过了,过了。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也没那样的时代背景,更找不来那群闪着光的少年郎们。”

到是时候,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