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续)(2 / 2)

前些天,她在业主群的一个业主说,他在小区的二手物品置换群里推荐了林丽。因为当时有个业主说要找保险业务员。他第一时间推荐了林丽,因为之前林丽家在他那里定制的窗帘,他就一直记得她是做保险的。

林丽说之后有人要装修房子也会介绍给他。过了不到半小时,林丽就看到有人加了自己的好友。于是她截图这个添加她的人的微信头像,发给这个业主看,问他介绍的是不是这个业主,说是42栋的。这个业主说不是这个,他介绍的那个是43栋的,男的。

他也截图了那个群的聊天记录,里面好几个业主也在推荐其他的保险业务员给那个业主。可能有些烦扰到了那个业主,他在群里口气不太好地说,已经找到了保险业务员了,让那些业主不用推荐了。

林丽刚好没有在那个二手物品闲置群里。她发现加了她的这个业主是个94年的女生,宝宝还不到一岁。她直接和林丽说要了解重疾险和医疗险,认为这两个很重要。林丽询问了下他们家庭的人数、年龄,有没有既往病史?之前有没有了解过保险?这个客户都一一回答了。

客户说她只是平时有空在网上看了一些保险,但是她有很多疑问。还是想找专业的业务员给介绍讲解一下。林丽表示没有问题,可以约个时间,她回惠州的时候,他们一起见面聊聊。

这个客户也同意了,让林丽帮忙做他们家的方案,说每个人重疾险的保费预算不要超过5000元。他们年轻的家庭,承受能力有限。林丽又问了下他们有没有一些体检的指标异常,这个客户说他们还是比较健康,不过她先生有甲状腺结节和肺结节。她自己有乳腺结节。

林丽在推荐产品的时候就有意往这方面匹配了。给他们全家做的是全面的保障方案,但是还没有发具体产品的计划书。因为担心遇到那种薅方案的,林丽只是做了个方向性的方案。

这个客户开始只看结论,说怎么保费这么贵?林丽和她解释说,给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都规划全面了,看上去总保费加起来就有两万。但是可以拆开逐个看的,不是让一次全部要做到位,可以逐步做到位,错开投保的时间。这样每年续保的时候保费压力没有那么大。

这个客户说她明白了。林丽估计她可能还会去对比,毕竟关系还没到位,都不熟,只是微信上加一下。那种一加微信就能信任并且在你这里投保的客户现在少之又少,因为客户的选择多了。互联网上各种经纪公司的业务员可多了。鱼龙混杂,客户也挑花了眼。

过了一周,林丽就约这个客户说,她可能周末回惠州,问他们要不要见面聊下?客户却婉拒说她周末要带女儿去游乐场。同时,这个客户很直接地说:“你不需要因为我而专程来惠州,那样我太有压力。而且我现在还没打算投保。我们要投保也要到一月。下次再约时间。”

有她这么直白的话,林丽感觉也挺好,大家不用互相有压力,没有期待就没有压力。林丽也感叹,如果其他的客户也这么直白就好了。大家都沟通效率高,减少了你猜我猜的时间和压力。可能现在90后、00后的客户说话会更直接一些。

70后、80后有些客户会喜欢打太极,表面和你好像关系很亲近,或者说话好像很熟,可是促成就会发现根本就不买单。他也不会告诉你真实的原因。除非他压根就不打算在你这里投保,或者对你不感冒,不怕得罪你。

有人说,别人对你说话的方式和态度取决于你对他有没有价值。如果你听到那些难听话的,可能你对别人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你对他有价值,即使不买单,你也不敢这么嚣张地说话吧?

这几天银行股看上去还不错。高兴的一个同事平时经常融资炒股,他喜欢炒股,林丽有时候和他在微信聊天,他都是在聊股票。他和林丽说最近两个月他都没有赚到钱。虽然别人说牛市来了。可是他因为以前被套过几年,今年才解套,尽管还是赚了30多万。但是惊弓之鸟,现在他主要选择那些市盈率低的、比较稳健的银行股。他把持有的几个股票和林丽截图,林丽一看果然都是银行股。

他还在炒港股,但是他的胆子不太大。只要涨了一点,他很快就想分批卖了,减少持仓的资金压力和可能带来的损失。他很佩服同个办公室的那些95后,炒股都很冒进。有很多都是抵押了房子在炒股。国庆后,有个同事一天就赚回来五百多万,马上去光明区定了个新房。

他说:“老了,胆量也小了。融资也就融个二三十万。然后几周后就还回去。”林丽很怀疑,这样短期操作交易,能赚多少钱呢?按照现在的税费,短期交易可能就是给税收和证券机构的佣金做贡献吧。

林丽身边的那些同事也有做短期的,他们会把家里人的账户也一起操作,相当于同时在操作几个账户。但是女生做长期操作的比较多。有的女生账户都放了十来年了,里面已经从80多万到现在300多万了。有一个95后的女同事,由于工资不太高,她每个月发了工资她就会放5000元进去。她专门只买那个国有银行的股票,五年过去了,她里面居然比存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