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被重用(2 / 2)

大家都是才入司几年的人,对于她的黑历史并不了解。黄蓝说她之前参加营业区奖励的去凤凰的旅游,当时去个村子里,在一个农户家和他商量了可以去地里买菜。他们就去了菜地。别人都在称菜买菜,她转头却瞥见柏丽趁农户不注意,悄悄在辣椒地里摘了一把辣椒放进包里。黄蓝当时觉得她很喜欢占小便宜。

青哥说这还是轻的了。他对她很了解,她当年就是吃透了他对她一往情深,被她伤的很深。他当时的大客户基本都被她跟走了。那时他还不知道,还帮着付房租和生活费。

他和大家说起当年他和柏丽的种种,动情之处会有幸福的笑容,也会有低落的情绪,在他心里,她就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让他意难平。他自己说在分手后好几年里,在部门里只要看到她,他还会想哭。

分手两年后,柏丽主任的小组当时已经有20多人,她下面有两三个主任了,她一下子成为了资深主任,很快就可以晋升经理。她小组的人在见客户时候的风格和她类似,都是强势促成、不择手段。

听说她的一个90后的女组员非常勤奋,是个孤儿没有人脉,当时第一年全部靠摆台推荐信用卡获得客户。她一个月能办50多张信用卡,通过这些客户开发保险客户,就这样这个女组员还成了主任。

这个女组员说话特别快,很强势,有时候说的话让人很难受。她曾经有次约了朋友参加公司的招聘说明会,看到还有一小时要开始了,对方还没有回复,她直接奔去别人的宿舍,一把掀了被子,对方还是个男生。没想到对方居然就乖乖跟着来参加了招聘说明会。这个女生做事的麻辣、强势,深得柏丽主任的真传。

最令青哥伤心地是柏丽被部门传出她和自己的一个男组员谈恋爱了。那个男的86年的,比她小了12岁。看上去很年轻,他们在部门接触并没有什么端倪,但青哥说有人看到他们经常一起打车下来,有些亲密暧昧的举动。青哥虽然和她已经分开几年了。但他还是很关心柏丽的。他提醒她,不要恋爱脑,找个小奶狗。柏丽主任说关他什么事。

没几个月,那个小男生在部门里到处借钱。因为他长得还可以,很多人在传他家很有钱,是富二代,开路虎的。他和每个同事借钱借口都不一样,对于年纪大些的同事,他就说他有个项目要投资,一年能回本,让他们借5万。部门经理的直辖组还真的有几个老业务员借给他钱。

他们组有个女孩是90后,家境很好,长得很乖巧,这个男生还去追她了,利用她的好感经常问他借钱,大概借了三万多。 有次他们组出去内蒙旅游,租车自驾游,他驾车时候两个手死死攥住方向盘,一点都不像老司机。

当时有个老业务员比较细心发现了这个细节,就和其他的业务员说,他不是说开路虎,怎么感觉像新手。方向盘握的紧紧的,而且也不是很熟练。你们借了钱的还是当心点。

这话没说多久,这个男生就不来公司上班了,说找到了新的方向辞职了。他突然离职,借了钱的同事都慌了,赶紧打电话追要钱。却发现这个男生电话空号,问柏丽主任她组员去了哪里,她也不知情。

这件事导致部门里超过十个人都借过钱给他。有人说原来富二代就是这样来的。之后部门经理就说,尽量不要同事之间互相借钱。

青哥这几年运气也不太好,他很多时间花在部门的管理实务上。他喜欢操心,很有责任感,虽然不是部门经理,但是他免费为部门做了很多事情,反而自己的业务也耽误。没有好好做业务。听说他的收入不太高,在所有的主任中应该是最低的。他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两餐。中午在公司他是不吃饭的,除非有人请吃饭。

但他上班习惯了打车,每天都是打车上班。他招聘的组员很多是工厂出来的,虽然很勤快,但是资源不够好,每个月业绩也不高,他管理提成没多少。他非常懂得基本法,然而专业很好的人,业务未必很好。他50来岁,个子不高,精瘦,说只有100斤左右。身体还算比较健康,看上去像40岁左右。

他在公司都是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带有香港人的那种风格,这是他之前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来到这个公司后,他也影响了很多同事。公司是没有工作服的,上班要求职业装。

但是职业装种类繁多,青哥给部门的人要求是黑白配,就是男生要黑色西服加白衬衣,不能穿红色或艳色的袜子,皮鞋要黑色。女生要黑色套装,里面可以是衬衣或者连衣裙,但不能花裙子,淡妆。

部门还有自己的会务服务组,就是在招聘说明会、产品说明会、年会等活动时,随时可以拿得出手去提供会务服务。他们的会务服务主要就是签到、引导、手语舞表演、礼仪等。经过部门的训练,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就能上去。这个小组也和青哥的用心培训分不开。

部门里很多功能组都有他的影子,在他的主导下,部门才能有序管理,部门经理并没有花很多心思。他们的部门经理主要专注在他的五星讲师的讲课上。听青哥说,这个部门是个最老的部门,其他部门的番号都是五个数字以上,这个部门还是两位数。青哥给他们训练功能组的人多次讲过部门经理陈喜的经历。

部门经理是1996年就入司了,当时公司才成立六七年。部门经理是安徽人,他原来在内地是做车工的,中专生,一个月工资800元左右。他做了几年后,从在深圳的堂姐嘴里听说了深圳日新月异,在这里钱比较好赚,还有机会成为富翁。他当时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来了深圳。

他一到深圳,是半夜,就不想去打扰堂姐一家。他堂姐在深圳是在工厂里开食堂的,类似快餐店那种。平时起早摸黑的非常辛苦。部门经理第二天就扛着行李包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当时看到很多工厂也在招工,他还在选择。这时他看到了一家公司,简介上说在招聘储备经理,十万年薪不是梦。这是一家保险公司,旗下还有银行。

他当时动心了就上前问了两句,招聘人员很热情地和他攀谈,发现他思路清晰,非常有想法。就说让他先做个性格测试,一测试满足他们职业的要求。

招聘人员就告诉他,可以去参加他们的职前培训,十天后通过考试,可以获得执业资格证,就可以到公司复试,通过后就办理入职手续。

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听了招聘人员说一天要三访到五访,也就是一天见3-5个人。他在深圳并没有人脉,但是他还是想试试。

接着他就先寄住在堂姐家,参加了公司的职前培训,之后顺利通过了复试,下了工号。当时还没有手机,他为了做业务员方便,配了个bb机。

他每天下了早会,就在公司附近的四海公园进行陌生拜访,就是寻找有缘人。按他们培训班老师的话说,推开窗户,楼下看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客户,这些都是人民币。

他去一家家街铺扫街,拜访这些店里的老板,当他说自己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有的人当时并不了解保险,还以为是保险柜,说不需要。他一天跑了百余家的店铺,说得口干舌燥,终于有个老板为自己刚满月的孩子买了份教育金,那个产品当年预定利率9%, 这个老板按每年2000元保费做的方案。

在当时定期存款利率都有12%左右,很多人还看不上这个9%,多年后这个老板也成长为了大老板了,他说当年这个保单现在还在领钱,每年都有,还真的是按9%推算的。在现在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看,当年的决定还是明智的,只是买少了。这个案例也经常被部门经理拿出来说。

由于部门经理比较勤快,他入司后每个月都能保证出四件单以上。他收入每个月在当时有一万五以上。他已经从亲戚家搬出来,自己在城中村租了个小房子住。

他在工作中发现部门里新来了个四川女孩方玲,肤白貌美,人还很机灵勤快。他就多和她接触,发现大家都是单身。他对她颇有好感。

这个方玲入司之前做过几个月文员,发现工资太低,她就辞职了,遇到一个大姐说来做保险吧,可以让你年薪十万不是梦。她当时就动心了,因为他们四川老家很穷,她就想赚钱,然后买房,把父母接出来。

她干劲十足,当时还是靠腿和公交车在还没有开发好的深圳四处跑客户。有的地方还是像农村一样偏远。她每个月也是部门前三的业绩高手。她和部门经理的业绩经常不相上下。两人还暗地里较量。

部门经理眼光比较长远,他看懂了公司基本法,并不沉迷于做好业务赚多点佣金。他想到是未来,希望自己能有团队,有更多的被动收入,通过别人的时间给他赚取更多的钱。于是他开始招聘自己的团队。

但是在过程中也遇到了挫折。有一个月都到了20号了,他还没有出单,不知道单在那里。他就在四海公园里发名片,看到晨练的人就发。到中午的时候,他发现上午他发过的地方,都在地上看到有丢弃的自己名片。他很受挫,坐在凉亭里乘凉。

这时,一个年纪相仿的男生也坐到凉亭,见到他身着白衬衣和领带,就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直销吗?他告诉对方,他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这男生叫田志杰。他正在找工作,当他得知对方是保险公司的,就问部门经理陈喜说还要不要人,他听说这行赚钱还不错。

陈喜这个月自己都还没出单,正愁呢,就没好气地说,哪有什么赚钱不错,也是靠业绩吃饭的,没那么容易。田志杰初生牛犊不怕虎,还请求他带自己去公司了解一下。陈喜打量了下他说,你不好好找份工作,为什么要来做这行?田志杰信心满满地问,我行不行嘛?大专毕业,工作过两年,现在离职了。在深圳有一定的人脉,性格外向。

陈喜当时心里还想着业绩的事情,就好言相劝,你还是找其他的工作吧,我怕到时候你后悔。他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之后就各自离开了。

过了几个月,在新人班上,陈喜给新人讲课时发现了田志杰也在,而且他居然还是连续几个月的新人王,是一年内新人中的佼佼者,业绩突出,而且听说他在短短半年内已经是高级主任了。

这让陈喜大跌眼镜,后悔错过了一支蓝筹股,没有想到他这么优秀。当时自己还想劝退他,没想到。田志杰课后和他聊天,告诉他那天见面后,他偶然机会遇到了另一个区的一个部门经理,对方把他招聘进去了。他现在感觉还挺适合这份工作的,最近还买了房子。

陈喜心里后悔极了,但这也许就是缘分吧,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没有必要后悔。陈喜正在跟麻勘村的一个村里的领导的单,跟了大半个月还没有签下来。

然而前两天,这个客户告诉他已经买了。他问了客户买了哪个公司的,客户说你们公司的呀,那个业务员很勤快,那天我们家龙眼树在喷药,她在旁边等了我好几个小时。我都不好意思了,就买了。对了,那个业务员叫方玲,你认识吗?

陈喜一听,原来是自己暗恋的方玲呀。他之后去和方玲祝贺,从她那里才得知,她的客户都是各村的村委的领导。原来之前白石洲村的一个村委领导在追求她。但是她并不喜欢对方,觉得没有文化,虽然有地有钱,她情商很高,就说我们做兄妹吧,这样可以更长久。

对方也没有死缠烂打,反而给她介绍了村委其他的领导,她顺势就给他们每个月办公桌都放了一份小礼物。她所到之处都是欢声笑语,她说话比较幽默,而且脸皮厚,虽然她就是个中专生,人情世故还是很懂。很快,她就把这几个领导家里的保单拿下来,批发式做单。

之后他们还给她介绍了南山的几个村的村委领导以及他们的亲戚。陈喜这才知道方玲原来客户资源这么好。她对陈喜也一直在观察,看到他很有想法,在部门早会和公司的各种培训上,他都是很活跃的。他是部门里唯一的五星级讲师,也是当时部门重点培养的明星人物。她早就仰慕已久。

两人因为这次的沟通,互相表达了好感,很快就一起恋爱了。没几个月,陈喜就提出了结婚。他打算在南山买一套房子,两人一起去看了房子。当时陈喜已经存了30万左右。那时候房价很便宜,一平方米2000元左右。他们看好了一套新房,55平方米,刚好可以一次性买下。不久两人就登记结婚了。

2001年他们就住进了新房。几年后,陈喜已经是高级主任了。由于一直从事这份工作,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陈喜也比较喜欢喝酒,他感觉胸闷了一段时间,也没在意。

他还是保持以前的习惯,会做陌生拜访。他有一天和一个同事在四海公园见完客户后,两人就坐在凉亭,一边拿着啤酒瓶子在喝,一边在那里如数家珍,一一谈每个客户的情况,分析应该怎么跟进,然后用笔写下来之后怎么跟进。

晚上他回家后,就感觉呼吸很难受。家人就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说他心脏的血管堵塞,需要做个搭桥手术。那时候他29岁。他已经有了个可爱的儿子,才四岁。方玲很担心地搂着儿子等在医院的走廊,一家人都在焦急等待。他们通过关系,找了个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帮他做手术。

所幸,手术很成功,没多久他就可以上班了。从这时起,他就买不了重疾险和医疗险了。他只能每年买一些理财险存钱。

不久,公司的投资连结险爆冷,因为那时候这个险种还是个新东西。它是不保证最低利益,而且客户需要自担风险。这个险种销售导致的投诉比较多。

当时市场主流也是这类产品。那段时间,公司可卖产品太少了 ,很难卖。业务开始下滑,离开的业务员越来越多。他们部门有十几个主任,也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