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红安八尸案(六)(2 / 2)

据他所言,这座黎明石灰厂实际上仅有一孔石灰窑,乃是由镇上 56 岁的男子汪世书和他 54 岁的妻子陈小润共同建造而成。这夫妻二人原本都是镇上的普通居民,平日里靠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膝下育有两个儿子。

在 2006 年那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年仅 28 岁的大儿子被无情的癫痫症夺去了生命,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时光荏苒,如今小儿子已然 26 岁,独自在繁华喧嚣的武汉市驾驶着出租车,为生活奔波忙碌。

回首往昔,他们一家人很早就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若要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就必须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满山遍野的石头,并心生一计——挖掘这孔窑洞来烧制石灰。尽管整日里窑洞里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环境恶劣不堪,但只要能够赚到钱,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切的辛苦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

夫妻二人还雇佣了几名工人协助工作。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除了负责运输原料的司机吴小发之外,其余的竟然全都是老年人!其中年龄最大的那位竟然已有 63 岁高龄,而年纪最轻的也已过了知天命之年。

这些老人大多无依无靠,只能依靠出卖自己微薄的劳动力,勉强在这里讨一口饭吃。在这群人中,唯一算得上正值壮年的男子便是倒卧在路旁的死者吴小发了。他每天开着一辆破旧的手扶拖拉机,不辞辛劳地为窑厂运送货物。

此刻,众人一边仔细勘查着事故现场,一边七嘴八舌地闲聊着。不知不觉间,他们就来到了石灰窑旁。这座石灰窑构造极为简陋,完全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搭建而成的。它看上去有些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可能坍塌下来。

就在那背靠大山之处,人们奋力挖掘出了一个硕大而又规整的圆形大洞。随后,他们将挖出来的泥土仔细地夯实,使其变得坚固无比。

接着,开始了奇妙的叠加过程:先是铺上一层石头,然后撒上一层煤灰,紧接着又是一层泥土,最后再加上一层石灰。如此循环往复,层层堆叠。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巧妙地利用煤炭独特的燃烧特性与石头发生化学反应。当煤灰被熊熊大火燃尽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坚硬的石头竟然转变成了洁白如雪的石灰!

等到这些石灰完全冷却下来,人们便会将它们清理出去,再次添加新的石料和煤炭,继续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烧制。就这样,整个过程不断重复,仿佛永无止境。

此刻,这座窑洞中的火势依然凶猛异常,显然刚刚才点燃没多久。站在离窑洞不远的地方,便能感受到一股股汹涌澎湃的热浪扑面而来,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仿佛是火焰在欢快地跳跃、歌唱。

胡晓青指着窑洞下方的两座房屋介绍道:“你们看,这下面有两栋房子。左边那一栋共有三间屋子,那里便是此次案件的事发地点。平日里,汪世书夫妇以及好几位在这里打工的人都居住在此处。

而右边的那栋房子,则是吴小发一家三口的住所。”

正当大家准备从窑洞走下去的时候,突然,一条浑身雪白的大狗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横在了众人面前。

这条白狗见到有人靠近,先是低下头朝着旁边退让开来,但它的眼睛却始终警惕地盯着来人,同时还不时回头看看自己让开的距离是否足够。

一旦感觉到人们快要走到跟前时,它便会赶紧再往远处挪动一点;可要是人们稍微走远一些,它又会悄悄地凑近过来。

派出所所长面色凝重地向众人介绍道:“诸位请看,这便是那家窑厂的看家狗。此犬性情极为凶猛,但凡有人胆敢靠近它所守护的领地范围,它便会立刻警觉起来,并迅速做出激烈的反应。通常情况下,如果其主人不在家中,一般人根本没有胆量从此处路过。而且呀,这条狗对其他人的指令一概不理睬,任你如何大声呵斥或呼唤,它都不会有丝毫反应。然而,只有当它的主人发声怒斥时,这家伙才会立马变得乖巧顺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