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病风波(2 / 2)

终于,在白逸飞的努力下,拖拉机修好了,继续向着镇上的医院艰难驶去。

到了医院,柳青言抱着孩子匆匆忙忙地冲进医院大门。那是 1995 年的乡镇医院,条件还相当简陋。柳青言先匆忙赶到挂号窗口排队挂号,只见排队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挂完号后,又马不停蹄地抱着孩子来到儿科门诊等待叫号。门诊室里人满为患,孩子的哭声、大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嘈杂而又令人心烦意乱。等了许久许久,终于轮到他们了。医生简单询问了病情后,迅速开了一堆检查单,有验血、拍片等等。

柳青言抱着孩子在医院里四处奔波,缴费、检查,忙得晕头转向。验血的地方人也很多,孩子被针扎时疼得哇哇大哭,柳青言在一旁心疼得直掉眼泪,她紧紧地握住孩子的另一只小手,轻声安慰:“宝贝,别怕,一会儿就好了。这一下下疼,过去了就好了哦。”她的眼神中满是心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拍片的时候,孩子因恐惧而不配合,柳青言费尽了心思才将孩子哄好。她一会儿扮鬼脸,一会儿轻声哼唱着简单的儿歌,额头上满是汗珠,声音也因为焦急而变得沙哑,尽管孩子还小,可能听不懂,但她还是努力尝试着安抚。

经过一系列繁琐而漫长的检查,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对于柳青言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终于,医生拿着检查报告缓缓走了过来,神色凝重地说道:“孩子是感染了严重的肺炎,需要住院治疗。”柳青言听到这个消息,身体像被雷击中一般猛地一晃,声音忍不住颤抖起来,问道:“医生,孩子能治好吗?您可一定要救救他啊,他还这么小。”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身体也微微摇晃,仿佛失去了重心。医生平静地回答:“只要积极治疗,会好起来的,你们要有信心。”

这几个字犹如晴天霹雳,让柳青言的身体猛地晃了晃,差点站立不稳。她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知道孩子的病情远比她想象的严重。

住院期间,费用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家里本就不富裕,交完公粮后更是所剩无几。为了给孩子治病,柳青言只能打电话告知远在海滨市海滨大学第二食堂上班的丈夫白逸堂。

白逸堂得知孩子重病住院需要钱,顿时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在食堂里团团转。他所在的食堂当时正处于学校的考试周,学生就餐人数大幅增多,食堂的工作量陡然加大。他作为重要的工作人员,肩负着多个关键环节的运作,根本无法轻易脱身。而且,他的岗位暂时没有合适的同事能够接替,一旦他离开,食堂的正常运转极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他焦虑地抓着头发,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里想着:“孩子病了,我却不能在身边,这可怎么办啊。”

然而,孩子的病情又刻不容缓,白逸堂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决定去向领导请假。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领导的办公室,小心翼翼地向领导说明孩子病重住院,急需自己回去照顾并筹钱。领导听后面露难色,皱着眉头说道:“现在正是食堂最忙的时候,你也知道人手不够,这个假我批不了。”白逸堂的心瞬间凉了半截,他苦苦哀求道:“领导,求求您,我孩子真的病得很重,我保证会处理好家里的事并尽快回来,绝对不会耽误工作的。”但领导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办公室。

被领导拒绝后,白逸堂失魂落魄地走出办公室,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觉得自己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一边是病重的孩子,一边是无法离岗的工作。他既对领导的不通情达理感到愤怒,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深深自责。但一想到孩子还在病床上等着钱救命,他只能强打起精神,趁着休息的间隙,硬着头皮向同事们开口借钱。他找到平时关系还算不错的老张,满脸愁容地说:“老张啊,我家孩子病重住院,急需用钱,能不能借我点救救急?等我发了工资一定马上还你。”老张虽面露难色,但看着白逸堂那焦急万分的样子,还是勉强拿出了一部分钱。白逸堂又逐个找到其他同事,低声下气地请求帮忙。有的人委婉地拒绝了他,有的人则或多或少地借了一些。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和感激,每得到一点回应,心中都五味杂陈。

晚上回到宿舍,白逸堂迫不及待地给柳青言打电话,电话一接通,他就急切地说道:“青言,你别太着急,我这边已经在想办法筹钱了。今天找了好多同事,虽然过程很不容易,但多多少少也借到了一些。你在医院安心照顾好孩子,别担心钱的事,不管有多难,我都会想办法凑够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了。”他的声音中带着疲惫与焦虑,但更多的是对家人的关心。

柳青言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说道:“逸堂,孩子还是没什么精神,不过医生说只要积极治疗会好起来的。你在外面也辛苦,谢谢你为这个家如此奔波。”

白逸堂连忙安慰道:“说什么谢啊,咱们是一家人。我会尽快把钱寄回去,你一定要坚强,等我回去咱们一起陪孩子度过这个难关。”

而柳青言则日夜坚守在孩子的病床前,几乎未曾合眼。她时刻守在孩子身旁,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睡脸,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每过一会儿,她就会轻轻把手放在孩子的额头,试试体温是否有变化,尽管医院有护士定时来量体温,但她就是无法放心。她还会时不时地给孩子掖掖被子,生怕孩子着凉。孩子稍微有一点动静,哪怕只是咿咿呀呀的轻声呢喃,她就会立刻警醒,凑近孩子轻声询问:“敬安,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妈妈在这儿呢。”长时间的坐姿让她的腰背酸痛难忍,她只是稍微活动一下,就又继续目不转睛地守着孩子。

柳青言的娘家母亲得知外孙生病住院的消息,心急如焚。她匆忙收拾了几件衣物,顾不上锁门,就火急火燎地往车站赶。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她不停地在站台踱步,眼睛时不时地望向车来的方向,嘴里念叨着:“快点,再快点。”她眉头紧皱,神情焦虑,手中紧紧攥着衣角,心里七上八下,想着孩子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好一点。

赶到医院后,她径直奔向病房。看到病床上的外孙和疲惫不堪的女儿,她的眼眶瞬间红了。她轻轻抱住柳青言,说道:“闺女,妈来了,你受苦了。”然后走到孩子床边,心疼地抚摸着孩子的小脸,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小宝贝,怎么病成这样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手微微颤抖。

此后,她每日都陪伴在柳青言和白敬安身边。清晨,她早早地起床,去医院食堂打来热气腾腾的早饭,温柔地叫醒柳青言:“闺女,吃点东西,别累垮了身子,孩子还得靠你呢。”她眼神关切,将饭菜端到柳青言面前,看着她吃。白天,她和柳青言轮流照顾孩子,给孩子喂水时,她会用小勺一点点地喂,轻声哄着:“敬安,喝点水,润润嗓子哦。”当孩子哭闹时,她就会把孩子抱在怀里,轻声哼唱着古老的摇篮曲,轻轻地摇晃着身体,眼神中满是慈爱:“宝宝乖,宝宝睡,外婆在这儿陪着你……”她还会和柳青言一起给孩子擦拭身体,一边擦一边说:“咱们把小敬安擦得干干净净,病就快快好了。”到了晚上,她让柳青言先睡一会儿,自己则守在孩子床边,时不时地看看孩子的输液瓶,确保输液顺利进行。如果孩子有任何不适,她会第一时间通知护士,同时轻声安抚孩子:“敬安不怕,外婆在呢。”她坐在床边,身体微微前倾,时刻留意着孩子的动静。

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孩子的病情终于逐渐有了好转。孩子的高烧慢慢退去,咳嗽也日益减轻,脸上渐渐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开始咿咿呀呀地发出欢快的声音,小手也不安分地挥舞着,似乎在表达自己逐渐恢复的活力。医生在仔细检查后,微笑着对柳青言说道:“孩子恢复得很不错,可以准备出院了。回家后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再次着凉。”柳青言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连连点头:“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出院那天,柳青言早早地起来收拾东西,她的动作轻快而又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还在睡梦中的孩子。她把孩子的衣物一件件叠好,放进包里,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欣慰。娘家母亲在一旁帮忙整理着各种药品和生活用品,嘴里还念叨着:“可算能回家了,回去得好好给敬安补补。”

白敬安醒来后,看着妈妈和外婆忙碌的身影,眼睛亮晶晶的,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仿佛也在为出院而高兴。柳青言走到床边,轻轻地抱起他,在他额头亲了一下:“是的,宝贝,我们回家啦。”

一家人走出医院大门,阳光洒在身上,暖烘烘的。柳青言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大哥白逸飞开着拖拉机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出来,笑着喊道:“上车喽,咱们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拖拉机的“突突”声仿佛也变得欢快起来。白敬安坐在妈妈怀里,好奇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时不时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似乎在和妈妈、外婆分享着他的发现。柳青言紧紧搂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呀,宝贝,这是回家的路,以后我们都会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