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东山游记(1 / 2)

六子的一生 吸星月 2338 字 17天前

小六和师父在东山村的小路上行走,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正坐在村口的老树下吹奏着笛子,周围围坐着一群孩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老者的笛子虽然破旧,但吹出的曲调却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小六和师父走上前去,与老者攀谈起来。老者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原来老者是一位孤寡老人,孩子们经常来听他吹笛子,他也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古老的故事。在老者家中,虽然陈设简陋,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老者拿出自己仅有的一些食物招待小六和师父,有自家种的新鲜水果和刚烤好的红薯,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心意。

小六和师父与老者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老者讲述着东山村的历史和传说,孩子们在一旁不时地插嘴提问,笑声不断。小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宁静,这种温情与江湖的险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东山村,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村落,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与故事。

多年前,东山村凭借着丝织厂蓬勃发展起来。那丝织厂的旧址,如今虽已略显破败,但从那留存的高大厂房轮廓和错落有致的布局,依然能想象出往昔的繁华盛景。在丝织厂最兴盛之际,其生产的精美绸缎畅销各地,为村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每到夜晚,厂里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着工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街都被这热闹的氛围点亮。那时,能进入丝织厂工作,是周围村子里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拥有一份丝织厂的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村里的铁厂,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巅峰岁月。在其全盛时期,仅仅是工人数量就多达三千之众。巨大的熔炉整日火光熊熊,滚烫的铁水被源源不断地铸造成各种器具,运往四面八方。铁厂的烟囱高高耸立,冒出的浓烟在天空中久久不散,仿佛是东山村繁荣的旗帜。当时,东山村的富裕程度令周边地区的人们艳羡不已,村子里车水马龙,商店琳琅满目,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时光流转,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山村却逐渐走向了沉寂。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丝织厂和铁厂,因技术陈旧、设备老化,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不得不停产关闭。年轻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背井离乡,去往大城市打工,只留下了空荡荡的老屋和默默守望的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街道,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偶尔几声犬吠,打破这寂静的氛围。

有钱的人家在城里扎下了根,过上了都市人的生活;而那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也大多去了附近的集市,靠着做些小买卖或打零工讨生活。东山村还是那片熟悉的山水田园,但曾经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之中。人们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这片土地上的工厂和生计,外面的世界有着更多的机遇和诱惑,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山人离开家乡,去追寻新的梦想和生活,只留下东山村在时代的变迁中,独自回味着往昔的辉煌岁月。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小六和师父告别了老者和孩子们。在离开东山村的路上小六心中默默回味着这段美好的经历,他知道,这就是人间温情,是他在江湖中难得一见的美好。,

小六和师父在离开东山村的蜿蜒小道上缓缓前行,小六在回味着此番历练的种种见闻与感悟。突然,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待走近了些,小六瞧见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头,估摸六十上下的年纪,胡子拉碴的面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身黑色的棉衣棉裤虽款式陈旧,却也干净整洁,头上戴着一顶老式西瓜帽,透着几分古朴的气息。

那老头的眼神在师父脸上停留片刻后,顿时亮了起来,满脸惊喜地高声喊道:“哎呀!真巧,竟然在这碰到了程涛大师,缘分啊!走去我家里坐坐?”说话间,他快步走上前来,双手紧紧握住师父的手,用力地摇晃着,脸上的笑容真挚而热烈,仿佛遇见了久别重逢的至亲一般。师父也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亲切的笑容,拍了拍老头的肩膀说道:“是啊,文集,多年未见,没想到会在此处相遇。”小六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对这位旧相识充满了好奇,猜想着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过往和故事,也暗自期待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蜿蜒的山间小道上,师徒二人正缓缓前行,气氛有些凝重,小六心中还在思索着东山村的见闻。这时,师父打破了沉默,指着前方一个身影说道:“小六,此人名为文集,是沟壑村的土工。”小六听闻,心中满是疑惑,不禁脱口而出:“师傅,土工可是给人修房子垒墙的工人?”师父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地解释道:“这土工啊,是村里有人去世,便会被请去给逝者穿衣服的人,这是一份在旁人看来有些忌讳,却也有着其独特意义的职责。”小六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哦”,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个叫文集的人。

文集走在前面,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又黑又瘦,六十上下的年纪,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他粗糙的脸上,那一脸的胡子拉碴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他身着一身黑色棉衣棉裤,虽款式陈旧朴素,却也干净整洁,头上戴着一顶老式西瓜帽,透着几分古朴与传统。他走路时微微弓着背,身形有些佝偻,步伐也略显蹒跚,小六瞧着他的背影,不知怎的,竟觉得像极了一只拄着拐杖的大老鼠,这想法一冒出来,小六赶忙在心里暗自摇了摇头,觉得这样想似乎有些不尊重。

文集时不时地转过头来,每次开口说话总是以“哎呀”开头,那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哎呀!师傅吃了饭没有?”他关切地问道,声音里透着质朴的热情。没等师父回答,他又自顾自地感叹起来:“哎呀!这两年不好过呀!”话语中满是生活的沧桑与无奈。师父和小六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小六一边听着文集的话,一边仔细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对于这个刚刚知晓身份的文集,心中的好奇愈发浓烈,脑海中也不断地浮现出关于“土工”这一职业的种种想象,而这段路程,也因为文集的出现,变得更加神秘而令人难忘。

不多时,文集领着小六和师父来到了他的住处。小六的目光好奇地四处打量着,这里是沟壑村大队的东屋,仅有两间,空间逼仄,每间屋子都不足 30 平米。其中一间被文集当作了仓库,推开门,只见里面满满当当,柴火无序地堆叠着,粮食袋子随意地摞在一旁,各种杂物堆积如山,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而混杂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