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1 / 2)

一念才生动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

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

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

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

~~~~

一个念头产生就会引发众多妖魔,修行最苦又能拿它怎样!

只凭借洗涤清除没有尘垢,也要收束约束加以琢磨。

扫退万般尘缘归于寂灭,荡除众多妖邪不要拖延。

定要管教跳出樊笼圈套,修行圆满飞升上大罗天。

话说孙大圣用尽心思,请如来收服了众多妖怪,解脱了三藏师徒的危难,离开狮驼城向西行进。

又经过几个月,早就到了冬天,只见那:

岭梅将破玉,池水渐成冰。

红叶俱飘落,青松色更新。

淡云飞欲雪,枯草伏山平。

满目寒光迥,阴阴透骨泠。

~~~~

山岭上的梅花即将绽放如玉,池中的水渐渐结成冰。

红叶都飘落下来,青松的颜色更加清新。

淡淡的云彩飘飞像是要下雪,枯草倒伏在山冈上显得平坦。

满眼都是寒冷的光芒,阴森寒冷直透骨髓。

师徒们顶着寒冷冒着冷风,在雨中过夜风中用餐,正在行走之间,又看见一座城池。

三藏问道:

“悟空,那边又是什么地方?”

行者说道:

“到跟前自然就知道,如果是西陲王位,需要倒换通关文牒;如果是府州县,直接过去。”

师徒话还没说完,早就到了城门之外。

三藏下马,一行四人进了月城,看见一个老军,在向阳的墙下,偎着风睡觉。

行者走近摇了他一下,叫道:

“长官。”

那老军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行者,连忙跪下磕头,叫道:

“爷爷!”

行者说道:

“你不要胡乱惊慌作怪,我又不是什么恶神,你叫爷爷干什么!”

老军磕头说道:

“您是雷公爷爷!”

行者说道:

“胡说!我是从东土去西天取经的僧人。”

“刚刚到这里,不知道地名,问你一声。”

那老军听了这话,这才定了心神,打了个呵欠,爬起来,伸伸腰说道:

“长老,长老,饶恕小人的罪过。”

“这个地方,原本叫比丘国,现在改作小子城。”

行者说道:

“国中有没有帝王?”

老军说道:

“有!有!有!”

行者却转身对唐僧说:

“师父,这里原本是比丘国,现在改叫小子城。”

“只是不知道改名的意思是什么。”

唐僧地疑惑说道:

“既然说是比丘,又为什么说小子?”

八戒说道:

“想必是比丘王驾崩了,新立王位的是个小子,所以叫小子城。”

唐僧说道:

“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

“我们先进去,到街市上再问。”

沙僧说道:

“正是,那老军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被大哥吓得胡说,还是进城去询问。”

又进入三层门里,到了四通八达的大集市观看,倒也是衣帽整齐,人物清秀。

只见那:

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

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

买金贩锦人如蚁,夺利争名只为钱。

礼貌庄严风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

酒楼歌馆里声音喧闹,彩绸铺和茶房高高挂着帘子。

万户千门生意兴隆,六街三市广进财源。

买金贩锦的人多得像蚂蚁,争夺利益争抢名声只为钱财。

礼貌庄重风景繁盛,河清海晏太平之年。

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走了很久,看不完这繁华的景象,只是只见家家门口都有一个鹅笼。

三藏说道:

“徒弟啊,这里的人家,都把鹅笼放在门口,为什么呢?”

八戒听说,左右观看,果然是鹅笼,排列着五色彩缎遮挡的幔帐。

呆子笑道:

“师父,今天想必是黄道吉日,适合结婚姻会朋友,都在行礼呢。”

行者说道:

“胡说!哪里就家家都在行礼!这其中必定有缘故,等我上前去看看。”

三藏拉住说:

“你别去,你嘴脸丑陋,怕人家怪你。”

行者说道:

“我变化个模样去。”

好厉害的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蜜蜂儿,展开翅膀,飞近前去,钻进幔帐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着的是个小孩子。

再去第二家笼子里看,也是个小孩子。

连着看了八九家,都是小孩子,却是男孩,更没有女孩。

有的坐在笼中玩耍,有的坐在里面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有的睡着有的坐着。

行者看完,现出原身回报唐僧说:

“那笼子里是些小孩子,大的不满七岁,小的只有五岁,不知道什么缘故。”

三藏听了,疑惑不定。

忽然转过街道看见一个衙门,乃是金亭馆驿。

长老高兴地说道:

“徒弟,我们暂且进这驿站里去,一来询问这地方的情况,二来喂喂马匹,三来天色已晚好投宿。”

沙僧说道:

“正是,正是,快进去呀。”

四人欣然进入。只见那官员果然报告给驿丞,把他们接进门,各自相见。

坐下后,驿丞问道:

“长老从哪里来?”

三藏说道:

“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被差遣前往西天取经的,如今到了贵处,有关文应当查验,暂且借贵衙门歇息一下。”

驿丞立即吩咐看茶,茶喝完就办理供应,命令值班的安排招待。

三藏道谢,又问道:

“今天能够入朝拜见皇上,查验关文吗?”

驿丞说道:

“今晚不行,必须等到明天早朝。”

“今晚暂且在敝衙门宽住一晚。”

不久,安排妥当,驿丞就邀请四人,一起吃了斋饭,又让手下人带他们去客房休息。

三藏感激不尽。

坐下后,长老说道:

“贫僧有一件不明白的事请教,麻烦您给指示一下。”

“贵处养育孩子,不知道是怎样对待的。”

驿丞说道: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等待时机出生,生下后哺乳三年,渐渐长成体貌,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三藏说道:

“依您所言和我国没有区别。”

“但贫僧进城时,看见街坊人家,各自设置一个鹅笼,都把小孩藏在里面。”

“这件事不明白,所以才敢动问。”

驿丞凑到耳边低声说道:

“长老别管它,别问它,也别理会它、谈论它。”

“请您安置休息,明天早上赶路。”

长老听了,一把拉住驿丞,一定要问个明白。

驿丞摇头摆手,只叫道:

“谨言!”

三藏越发不放手,执意一定要问个详细。

驿丞无奈,只得屏退所有在旁的官员等人,独自在灯光之下,悄悄地说道:

“刚才您问的鹅笼之事,乃是当今国主无道的行为。”

“您只管问这个做什么!”

三藏说道:

“什么叫无道?”

“一定请您讲明白,我才能放心。”

驿丞说道:

“这个国家原本是比丘国,近来有民谣,改作小子城。”

“三年前,有一个老人打扮成道人的模样,带着一个小女子,年纪刚满十六岁。”

“那女子容貌娇美,模样像观音,进贡给当今皇上。”

“陛下喜爱她的美貌,在宫中宠幸,封为美后。”

“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都不正眼相看,不分昼夜,贪欢不止。”

“如今弄得精神疲倦,身体瘦弱,饮食减少,生命危在旦夕。”

“太医院检查完所有良方,都不能治疗。”

“那进献女子的道人,受到我主的诰封,称为国丈。”

“国丈有海外的秘方,很能延年益寿,之前去十洲、三岛,采集来药材,都已经准备齐全。”

“只是药引子厉害:单单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的功效。”

“这些鹅笼里的小儿,都是挑选好的,养在里面。”

“人家父母,惧怕王法,都不敢啼哭,于是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

“这不是无道是什么?”

“长老明天早上到朝廷,只管去倒换关文,不能提及这件事。”

说完抽身退走。

吓得长老骨头软了筋麻了,止不住腮边落泪,忽然失声叫道:

“昏君,昏君!为了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委屈伤害这么多小儿的性命!”

“苦啊!苦啊!痛死我了!”

有诗为证,诗说:

邪主无知失正真,贪欢不省暗伤身。

因求永寿戕童命,为解天灾杀小民。

僧发慈悲难割舍,官言利害不堪闻。

灯前洒泪长吁叹,痛倒参禅向佛人。

~~~~

邪主无知失去正直真诚,贪欢不反省暗中伤害自身。

因为追求长生残害儿童性命,为解天灾杀害众多平民。

僧人发慈悲难以割舍,官员说利害不堪听闻。

灯前洒泪长吁短叹,痛倒参禅向佛之人。

八戒走近说道:

“师父,您这是怎么了?”

“专门把别人的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

“常言说,君让臣死,臣不死就是不忠;父让子亡,子不亡就是不孝。”

“他伤害的是他的子民,和您有什么关系!”

“快来宽衣睡觉,别替古人担忧。”

三藏落泪道:

“徒弟啊,你是一个不仁慈怜悯的!”

“我一个出家人,积累功德,第一要施行方便。”

“怎么这昏君一味胡作非为!”

“从来没听说过吃人心肝能够延长寿命。”

“这都是无道的事,叫我怎么不悲伤!”

沙僧说道:

“师父暂且不要悲伤,等明天早上倒换关文,当面跟国王讲过。”

“如果他不听从,看看他是怎样模样的一个国丈。”

“也许那国丈是个妖精,想要吃人的心肝,所以设下这个法子,也说不定。”

行者说道:

“悟净说得有道理。”

“师父,您暂且睡觉,明天老孙同您进朝,看看国丈的好坏。”

“如果是人,只恐怕他走了旁门,不知正道,只是把采药当作真事。”“

等老孙把先天的要旨,感化他归正。”

“如果是妖邪,我把他捉住,给这国王看看。”

“让他放宽欲望修养自身,绝对不让他伤害那些孩童性命。”

三藏听了,急忙躬身向行者行礼道:

“徒弟啊,这个论断极好!”

“极好!”

“只是见了昏君,不能马上就问这件事,恐怕那昏君不分远近,一起当作谣言治罪,那该怎么处理?”

行者笑道:

“老孙自有法力,现在先把鹅笼里的小儿摄离这座城,让他明天没有东西取心。”

“地方官自然会上奏表章,那昏君必定会有旨意,或者与国丈商量,或者另外挑选呈报。”

“到那个时候,借这个举动上奏,绝不会把罪过加在我身上。”

三藏很高兴,又说道:

“现在怎么让小儿离开城?”

“如果真能脱离,真是贤徒天大的恩德!”

“赶快做吧,稍微迟缓一些,恐怕就来不及了。”

行者抖擞精神威风,立即起身吩咐八戒沙僧:

“同师父坐着,等我施展法术,你们看只要有阴风吹动,就是小儿出城了。”

他们三人一起都念:

“南无救生药师佛!南无救生药师佛!”

这大圣出了门外,打个呼哨,飞到半空,捻着诀,念动真言,叫声“唵净法界”,拘得那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以及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人,都到空中,向他施礼道:

“大圣,夜里召唤我们,有什么紧急的事?”

行者说道:

“如今因为路过比丘国,那国王无道,听信妖邪,要取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子,指望长生。”

“我师父十分不忍心,想要救生命灭妖怪,所以老孙特地请各位,各自施展神通,替我把这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儿,连同笼子都摄出城外的山坳中,或者树林深处,收藏一两天,给他们些果子吃,不能饿坏;再暗中保护,不能让他们惊恐啼哭。”

“等我除掉邪祟,治理了国家,劝正君王,临走时送回来还给我。”

众神听令,随即各自施展神通,按下云头,满城中阴风滚滚,惨雾漫漫:

阴风刮暗一天星,惨雾遮昏千里月。

起初时,还荡荡悠悠;

次后来,就轰轰烈烈。

悠悠荡荡,各寻门户救孩童;

烈烈轰轰,都看鹅笼援骨血。

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

父母徒张皇,兄嫂皆悲切。

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

此夜纵孤凄,天明尽欢悦。

~~~~

阴风刮暗了满天星辰,惨雾遮住了千里明月。

起初时,还飘飘荡荡;

后来,就声势浩大。

飘飘荡荡,各自寻找门户救孩童;

声势浩大,都看着鹅笼援救骨肉。

冷气侵人怎么能出头,寒威透体衣服像铁。

父母白白惊慌,兄嫂都悲伤。

满地卷起阴风,笼子被神仙摄走。

这一夜纵然孤单凄凉,天亮就都欢乐喜悦。

有诗为证,诗说:

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说摩诃。

万圣千真皆积德,三皈五戒要从和。

比丘一国非君乱,小子千名是命讹。

行者因师问救护,这场阴骘胜波罗。

~~~~

佛门慈悲怜悯自古以来就多,正直善良成功才说宏大。

万圣千真都积累功德,三皈依五戒律要遵从和睦。

比丘国并非君主作乱,众多小孩的命运却是错误。

行者因为师父一同救护,这场阴德胜过波罗。

当夜到了三更时分,众神只把鹅笼摄到各处安置收藏。

行者按下祥瑞之光,直接到驿站庭院上,只听到他们三人还在念“南无救生药师佛”呢。

他也心中暗自高兴,走近叫:

“师父,我来了。”

“阴风刮起来怎么样?”

八戒说道:

“好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