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佛堂里,金色的光芒在空气中跳跃,仿佛给这个宁静的空间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太后正虔诚地跪在佛像前,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庄严。她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敬意,诵经的声音在佛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对佛祖的祈祷和恳求。
忽然间,一名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来,他的脚步急促而杂乱,打破了佛堂的宁静。他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禀报:“太后娘娘……不好了……隆科多大将军……他……他死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直刺太后的心。
太后闻言如遭雷击,身子猛地一颤,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盯着那名小太监,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慌。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却只是张了张口,没能发出一丝声音。她的内心仿佛被这个消息击得粉碎,所有的祈祷和希望在这一刻化为了泡影。
紧接着,只见太后胸口一阵翻涌,“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口鲜血来,随后眼前一黑,便晕倒在地。她的身体无力地倒下,就像是一朵被风雨打落的花朵,再也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原来,这一切都是苏培盛暗中安排好的。那个向太后传递消息的人正是他的心腹,此人按照计划将隆科多的死讯告知太后,并在太后昏迷后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了苏培盛。苏培盛的计划就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每一个环节都被他算计得精准无误。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胜利的渴望,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此刻,苏培盛步履匆匆地来到了皇上面前,他的脚步急促而有力,像是承载着重大的消息。他恭恭敬敬地跪地叩头,还未起身便开口说道:“启禀皇上,奴才已遵照您的旨意,派人将隆科多死亡的消息传给了太后娘娘。”他的声音低沉而紧张,每一个字都透露出紧迫和重要。
此时的皇上刚刚结束早朝,正坐在御书房内专心致志地批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听到苏培盛的禀报,他连头也没抬一下,手中朱笔不停,随口问道:“皇额娘知晓此事后有何反应?”皇上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但他的笔尖却微微停顿,显示出他对这个消息的重视。
苏培盛连忙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语气焦急地回答道:“太后娘娘听闻噩耗后当场就晕过去了!至今仍未苏醒过来啊!太医院的诸位太医们已经赶过去了,皇上!”他的额头紧贴着地面,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示出他对太后状况的担忧和对皇上的忠诚。
皇上一听这话,顿时神色大变,霍然站起身来,急切地对苏培盛喊道:“速速前往寿康宫!”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关切,他的身体动作迅速而有力,显示出他对太后的安危的极度重视。
苏培盛不敢怠慢,赶忙应声道:“摆驾寿康宫!”随即他便转身出去安排起銮驾等事宜。他的动作迅速而有序,显示出他对皇上命令的绝对服从和对当前形势的紧迫理解。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御书房的门外,留下的是皇上焦急等待的身影和对太后安危的深深忧虑。
整个御书房内的气氛紧张而凝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皇上的身上,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皇上的眉头紧锁,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太后的担忧和对即将到来的未知的恐惧。他知道,太后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皇室的稳定,他必须尽快前往寿康宫,亲自了解情况。
待众人匆匆赶到寿康宫时,气氛紧张而凝重,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不安的预感。只见一位年轻的太医正站在床榻边收拾着医具,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忙碌而专注。这位太医生得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一看便是医术不凡之人。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的专业和谨慎。此刻,他刚刚完成施针,额头上还挂着几颗晶莹的汗珠,那是他紧张工作后的自然反应。
见到心急如焚的皇上快步走来,年轻太医赶忙跪地行礼,并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已施针令太后苏醒,但太后目前情绪极不稳定,此前已然晕厥过一次。”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和不确定,仿佛在向皇上透露着太后病情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