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其他的目的么?”李庸想了想,开口问道。
“什么目的?”来人也有些不明白李庸究竟想要问什么,“我们问他,他就是这么回答的。”
下属不清楚,但是李庸自己却是很清楚明白,对方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混进成都城。
他有可能想办法搞乱成都城,在那些叛军攻打成都城的时候想办法里应外合,或者更重要的目的,为成都城中的人传递某些信息。
然而,这些内容李庸也只能自己在脑海里面猜测,无法将其告知于其他人。
“既然有了一个人,那就说明可能还有其他的探子,他们不会只派一个人做这样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人想办法搜捕这些探子。”
“还有,从今天起,关闭城门,不允许外人再进入城中,防止这样的人混入城中来。”
“是。”
对方应答下来之后,李庸便选择让对方离开了。现在只要蜀相和蜀守两个人不发话,他就拥有成都城中的最高权力,能够调动城中的任何力量。
这两件事情,原本是在一开始知道消息的时候就应该去做,而不是现在才准备做,特别是第二件事情,应该在卫迟回来的时候,就立刻行动。
李庸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原因倒也不复杂,他不知道跟随着卫迟跑回来的人,有没有对方的人,有没有潜藏在逃兵中搞破坏的人。
甚至,有可能这些人要比卫迟还要更早的到来成都城。
这些人的存在,也在时时刻刻关注他的反应,想要试探他的虚实,因而他必须表现出一些无法让对方琢磨透的行为。
比如知道了叛军的消息之后,并没有立刻封城,也没有着急从成都城中筛选出可能存在的间隙,这些本质上都是属于对自己实力自信的举动。
如果他因为听到卫迟的消息而着急做一些事情的话,反而会让他们感到秦人的实力弱小,才会如此慌乱的采取行动。
进而,也让不少投机的人参与到混乱当中。
游敢如果了解此时李庸的做法和想法,必然能够认出是变形的“空城计”,不让对方探听出自己的虚实。
现在有了探子才采取封城,最少想要投机的人会心里打鼓,怀疑李庸这一次是不是又是“钓鱼”,就像上一次城中内乱的时候,放纵城内混乱,然后趁机一网打尽。
李庸的做法,不管是对上给陈庄的印象,还是对下给那些探子的印象,都是一种有足够信心应付接下来麻烦的态度。
等到他们的信息相互一交流,也进行相互确认,反而会更加相信李庸所塑造出来的形象——现在秦军并不怕他们动乱,只是想要一口吃掉他们。
这种形象叠加以往张仪所带来的影响,绝对能够大大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让他们做事慎之又慎,也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大人,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李庸的目光则是投向了陈庄所在的方向,如果不是知道陈庄是一切的幕后推手,他绝对不会做这么多多余的事情。
凭借他和卫迟的配合,有着陈庄坐镇在后方,那些叛军对他来说不过是土鸡瓦狗,只要率领精锐的秦军,很快就能将他们彻底平息掉,完全不需要这么复杂。
陈庄也很清楚他的能力,之所以没有提出要求,也是因为李庸在一开始就用全歼这种说辞堵住了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