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思想之树(2 / 2)

法家主张“执中”,即把握事物发展的度。韩非子说:“赏罚不信,则令不行。令不信则功不成。”法家认为,君主只有把握好赏罚的度,才能令行禁止,成就大业。

兵家“适度”思想: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适度”的中庸之道,他认为“过犹不及”,在处理问题时不能走极端,而要寻求适度,即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五家所贡献的,皆是对“中道”的解读。

其实还有佛家,也有中道思想。

不过此时佛家还未在此兴起,程信总不能自己代佛家发声。

所谓“中道”。

各家各有偏向。

如道、佛等,更偏向于在观念世界中消弭各种矛盾与对立。

儒、墨、法等偏向于在现实世界中努力了解矛盾对立的各方内在的相通、相容、相融之处,让它们在积极互动、和合、结合中共生共存。

并通过创新而获得新生命、新发展,上升到新境界。

这是积极面对现实世界,极具实践性、战略性及可操作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道”思想,可谓文明传承之核心。

从百家思想之中皆有包含便可窥视一二。

其影响极其深远。

历史极其之悠久。

只是,往往越是基础的核心的,最是容易被忽视。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它高举起来,不容任何人忽视。

……

几家诸子会晤,对以“中道”消弭未来可能的灭世神战的想法都很认同。

而将神家的“尊神”思想纳入其中,是对祖神们不得不做的妥协。

以此换取祖神殿对此事的支持。

……

仁子很忙,但如此大事,塑造思想之树主干,他不得不亲自参与其中。

幸好他有着不少杰出的弟子,都可独当一面。

也能勉强抽身于繁杂教务。

相对于干劲满满的诸子,程信和柔子就显得咸鱼不少。

柔子那是无为。

程信就是懒。

他之所以留在这里,参与其中,主要还是盯着兼子这个关键人物。

就怕这位天才哪天脑子一抽,就去推演天志,创造天道。

他的神职大业也没有落下。

他早前召唤来的三千精锐斥候。

如今散布天下,被他遥控,为了他的新神职奔走忙碌。

……

其实这个工程不算大。

毕竟百家对“中道”多有解读。

这个主干要塑造出来,对于参与其中的诸子而言,甚至一场会议就能搞定。

之所以耗费许多时间。

还是诸子要梳理各自学派的理论,以适应新的大势。

另外就是祖神的态度。

虽然纳入了神家的“尊神”思想,对祖神们做出了妥协。

按理说祖神应是乐见其成。

可按照大势,新神的诞生不可避免。

这对祖神们不算什么喜事。

祂们乐意拖一拖。

仁子将思想之树的主干交到祖神殿时,祂们就是打回,让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