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武智鹏离去的背影,王昊内心莫名沉重起来。他想起去参与培训的张小英老师。每当自己同她谈及学生情况时,张小英老师眉宇间总会带着些许疲惫,长吁短叹,好似万般心累一样。
王昊对此深感疑惑,但也没好意思当面问她,还是事后从粟永鸿那才了解到张小英老师的故事。
原来在数年前,张小英作为合同师范生,毕业后刚分配到鹿首时,怀有凌云壮志之心想要改变南疆教育落后的情况,为此她付出了比同期师范生更多的汗水与眼泪。
岂料,囿于当时实际,张小英的付出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仅没见起色,甚至有数名读到学期末就被家长喊回去放羊种地的学生,其中不乏有能上内高班的优秀孩子。
即便张小英同对方家长据理力争,也没能改变这一悲剧。
其后经历两年半的教学生活,碰了一鼻子灰的张小英不堪现实的多重打击,虽不至于一蹶不振,但也丧失了初来的那般热情,变得随缘起来。
按粟永鸿的原话来说就是:她被这里的环境所“同化”了。
事实上,被“同化”的不单单只有张小英一人。根据王昊这一个月来的探索与接触,他发现瑟中大多数老师或多或少都有相类似的“随缘”表现,从而在对待学生时呈现出两极化特征。
一类是任凭学生怎么折腾,只要不是犯了极严重的错误,否则根本不予理睬的“无所谓”态度;一类是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一律以打骂解决的“极端性”态度。
后者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武智鹏嘴里常提到的那位潘老板。
潘俊荣,瑟利比亚中学教导处主任,被认为是鹿首县最年轻、学历最高的教导主任,西北某211高校化学系高材生。因媳妇是鹿首本地人,遂放弃内地优渥工作,为爱奔赴南疆。初来时被安排在县教育局办事处任主任一职,即目前艾合买提的职位。
在主任位置上待了半年的潘俊荣,嫌办事处工作冗杂且本身并不擅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又想到媳妇远在乡镇,两人平时见不到面,加之媳妇晋升无望。他干脆向上级申请调来媳妇所在的瑟利比亚中学。
当然,潘俊荣表面上打的是想趁着年轻支援一线教学的名义。
此做法自然得到了上级的赞赏与肯定。潘俊荣最终如愿以偿,来到瑟中任了个教导主任兼化学老师。
然而,天生“惧内”的潘俊荣却是个十足暴脾气。除了害怕自己的老婆外,对外人可是毫不手软,时常呛得他人瞠目结舌。可想而知,当他面对一群不知天高地厚,肆意妄为的初中生时,会以什么样的手段惩治他们。
王昊虽没能亲眼见识“潘老板”训斥学生的场面。可从平日里上课或是带晚自习时,眼见学生在遇到潘俊荣巡视时,表现出的过分乖巧,就足以看出潘俊荣在他们心里是怎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