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乡村宅基地的面积向来要比内地农村大上许多倍,因此家家都是大房子对于南疆乡村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传统的维吾尔族民居一般为平顶房屋连成一片,条件好的人家会盖有二层小洋楼,房顶留有天窗,门外带有护栏廊子,房屋四周皆为庭院。
庭院面积最多的相当于四分之三个足球场大小,而面积最小的也有将近一个篮球场之大。
勤劳、善良、热情、大方的维吾尔族群众十分喜爱在前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葡萄,整个庭院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生机盎然,俨然一派典型的小型园林。
夏日在葡萄架下纳凉、待客,鲜食鲜果,饱家人口福之外,余者还可补充家庭经济来源——南疆当地称之为“庭院经济“。
阿尔塔村长家也不例外。虽然其前庭院面积不大,但这是由于村长在自家宅基地上盖了一前一后两栋小洋楼。穿过这两栋楼,就是面积足有小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后院。
村长显然充分利用庭院经济的优势,将后院打造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养殖场。
一行人在村长的带领下踏进了后楼的二楼,分到了两间屋子。
自然,王昊和高曦权一屋,徐超和拜海提江一屋。
屋内并不大,除了简易书桌和柜子外,便是靠墙那十分眨眼的“小木炕”了。
到底是第一次住老乡家里,高曦权进屋后对于这木炕十分好奇,坐在边缘稍稍压了压后,觉得十分硬,忍不住疑惑道:“这么硬,我们今晚怎么睡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王昊放下包后,解释道:“晚点主人家肯定会给我们抱两套被褥和被子过来,我们铺在这炕上,就能睡了。你现在就别想睡了,白天人家这些东西都是收起来的。”
“还能这样做?”高曦权扶了扶眼睛,更疑惑了,“为啥还要收起来?”
王昊只好从这炕的起源为高曦权讲起。
之所以将这称为“木炕”,是因为这并非传统意义的土炕,而是由抬高了的木板床铺上大羊毛毯组成的新炕。说它小,是因为楼下客厅以及两栋楼之间的庭院里摆放有更大的炕。
南疆人民爱炕,是由于环境和社会影响。长期以来,为了适应南疆沙漠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维吾尔族民居多为隔热性能良好的平顶土坯住宅,土墙厚实,人们习惯睡在铺满各类羊毛毯的地面或实心砌成的土炕上,就连待客也都在其上。这也是为何南疆民居客厅和庭院里都喜好摆放一张大炕的原因。
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场景便是大家盘腿坐在炕上,围在一张专用的小桌子周边,吃着水果、烤馕,啃着羊肉和热茶聊着天,这场面来得既热闹又温馨。
但如今的南疆乡村早已不见土炕或直接地毯,大多都被这“木炕”所取代,这是由于早年有研究机构通过分析南疆结核病与风湿病等慢性病发病成因时,发现地炕和土炕普遍存在卫生问题——房间不易透风地毯很久才更换一次,吃睡都在上面,地面和土炕还容易阴湿……
于是,大约在16年左右,南疆各县镇政府共同发起了一项“旧炕换新炕”行动,引导鼓励并支持南疆居民将“炕抬高一些,最好换成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