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不知是自己说了哪个词,触动到了克里木江的敏感神经,让他明显畏缩了一下。
在校时修过一点心理学课程的王昊分析出这是典型的恐惧心理,显然还有什么事在扰乱着克里木江。
可眼下,还是吃饭要紧。
于是,在众人的催促和劝说下,四个人领着克里木江来到了后边的食堂。
此时正是初一孩子吃饭的时间。
瑟利比亚中学的学生比较多,即便是扩建后的食堂也只有两层楼,并不能同时容纳那么多的学生。
因此学校实行分批错峰吃饭的政策,按照初三初二初一的顺序分批进食堂。
当然,考虑到食堂位置有限,也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学校还贴心地让食堂准备好两个铁桶,一桶装好饭菜,一桶装好碗筷,届时由学生下来领取,搬回教室后按量分发给每位同学,吃完再把餐具搬回食堂清洗干净就行了。
鹿首中小学的食堂都不是外包出去的,而是由所属社区安排人员组建成食堂后厨,再由所属各级政府负责每周食堂的饭菜配给,保证足量且不浪费。
这也是一项南疆特有的政策,既解决了当地部分人民的就业问题,也保证学校的食堂不会出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
而这里的孩子由于享受国家照顾的十五年义务教育,一名学生上学的全部费用都由政府负责。除了免收学杂费,书本费外,自然也包含免收住宿费。
所以,孩子们吃饭是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的,而食堂饭菜也仅限孩子们使用。
王昊等人要不是身为支教生,平时就住在学校里,买菜做饭啥的都不方便。宋书记出于好意,特意与食堂员工打了招呼,那他们可别想蹭食堂的饭菜。
此等对支教生的照顾在鹿首也并非每个学校都有,比如杨家明和喻文州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宿舍做饭,又或是出去吃。
不过,虽然孩子们吃饭不需要花钱,但镇政府出于节约财政考虑,订购的饭菜向来只有那几种。做出来的饭菜种类也很单调,基本上就是馍馍菜和手抓饭这两样轮换着吃,偶尔才会出现干煸炒面或汤面用以改善伙食。
早餐则是固定的白粥和鸡蛋以及疆省常见的小包装风味酸奶。
因为今天中午吃的是抓饭,所以到晚上就是不出所料的馍馍菜了。
馍馍菜是南疆常见的吃法,一般出现在早餐和午餐中。名字虽取得好听,实际上就是一人几块拳头大小的馍馍配上一碗大盘鸡。
当然,学校食堂的大师傅们可没有外边餐厅大厨那般手艺,将大盘鸡做得那么香甜馋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食堂不舍得用油又或是没有别的配料,食堂的大盘鸡总是一副清汤寡水,清清白白的样子,若不是里面涵盖了大盘鸡的三要素:辣椒,土豆,鸡肉。倒真让王昊觉得这就是一锅乱炖。
当然,王昊也不是挑食的主,一碗菜配上三块馒头就可以凑合一顿了。
只不过,对于学校配发给学生补充营养的苹果,王昊通常是不会去拿的。
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吃苹果,而是这苹果品相实在太差且不新鲜。这也是让王昊十分纳闷的一件事。
要说疆省可是瓜果之乡,市面上的瓜果个个饱满圆润、块头大,香甜可口不说,价格也十分便宜。怎么到了瑟利比亚,就成了陈年烂苹果?
虽然武智鹏偶尔买回来的蔬菜也不是那么新鲜,但王昊可以理解,毕竟蔬菜目前对于南疆来说依旧是稀有之物。
但苹果又不是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