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由王昊带领的驻村支教团到达鹿首已经一周了。
这一周里,大部分成员多是在听课和熟悉岗位中度过,偶尔也有到达当天或隔天就被安排上工作的。
王昊和库德来提就是其中之一,他俩在来校的第三天便和喀什大学来的学生一同分配好了工作。
当然,考虑到他们初来乍到,为了尽快融入进学校,教研室还是安排了本校教师,带领他们熟悉校园和业务情况。
给王昊分配的是同办公室里的一位名为张小英的历史教师。
张老师看似年轻,三十岁不到的年纪,来此地却已有五年时间,对瑟利比亚中学以及鹿首的情况了如指掌。
虽说在来之前,王昊已经从拿到的资料和历年来南疆教育调查报告中,对这所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通过张小英老师的具体介绍,他的心里仍然有一种泰山压顶般的紧迫。
作为鹿首县历来成绩考核排名第二的学校,瑟利比亚中学的实际成绩并不理想,各科目平均分基本在20(满分100)上下,远远低于地州平均水平线。之所以拿到全县第二的排名,一是靠重点班的学生拉分,另外就是鹿首县整体成绩实在太低了。
因此,在本周师大例行会议下达的紧急任务文件中,标注的首要任务,便是在现阶段摸清各校现状,找到桎梏学生成绩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逐一攻破,努力在四月到来的全疆质量检测中,将成绩提高几个点。
除了学生成绩问题,瑟中教师人手不足也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如今的乡镇教学环境虽已不再像十年前那般艰苦,但碍于先天的地缘和发展约束,瑟利比亚中学已经很多年没有新老师过来了。
这几年虽陆续有内地师范毕业生入职,可像张小英,赵红强这样,甘愿放弃条件更好的工作,坚持留守在镇中学的,毕竟少之又少。基本上入职半年左右,要么果断辞职回到内地,要么借着调岗的机会离开,根本没有人愿意留下来。
至于本地教师,有一部分在前两年教育部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取消南疆地区双语教学的现状下,因普通话无法达标,未能通过教资认定,加之其自身也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而不得不退出一线教学岗位。
至于仍然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另一部分教师,则要在教学的同时,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师技能培训。
此类教师培训又要求全面脱产,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两月。这导致不用参与培训的教师往往需要替补空缺,分摊其他教师的工作。
这在本就工作量超常的情况下,给在校教师又徒增了不小的压力
另外就是,在缺乏人手的同时,部分科目又缺乏对应的教师。
这并非瑟利比亚中学所独有,而是南疆地区普遍情形。
针对这一问题,地委教育局想出的解决方法,就是让相似科目老师来兼任。比如物理专业的教师上数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带语文,地理老师负责本科目外,再兼任历史和政治。
王昊等人来之前,师大就已给他们打好了“预防针”,表明了这个情况。因此,当王昊拿到自己的课表,眼见着上边除了历史外,还有思想政治,地理,心理以及语文等科目时,已是见怪不怪了。
唯独让王昊感到意外的,是一周多达28节的工作量。而这,还没有算上每周两次的早晚自习以及例行工作!
但王昊深知自己绝不是来这里度假享受,而是发光发热,为南疆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如今第一道难题就摆在眼前,他又怎会打退堂鼓,向扶贫支教工作讨价还价呢?
放眼整个工作队,与王昊怀有同样信念的人比比皆是,但对支教工作抱以轻视和无所谓态度的,自然也有……
“不是我说你们,身为教师就该有教师的觉悟,守时守点就是你们职务要求,别以为你们是新来的,又是支教生,就可以在三中搞特殊!党支部大会迟到五分钟,往小了说是工作不够严谨,时间意识不强,往大了说就是对党员身份,对党组织的不尊重,是党性的缺失!”
这天下午,在鹿首县第三中学行政楼偌大的会议厅里,每周例行的党组织大会正在这里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