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找了个靠窗的小桌坐了下来。
此时时间不算太晚,餐厅里人并不多。
坐在满是暖气的房间里,白穆觉得浑身的冰冻感觉迅速融化。
“胡伟,你先说说吧,丘宁汽车那边的情况如何?我跟他们分管供应链的副总宋元在今年四月份的一个展会上见过,聊得挺投契。但后来一直在伺候新驰汽车和dtc那几家大客户,没机会来拜访他。这次来之前,我给宋总发了个消息,他正好在,很热情说要招待我。不过,我想先听你讲讲跟他们接触的情况。”
胡伟喝了一大口热茶,说:“好的。我在丘宁汽车有几个老熟人,这次特意找他们聊了聊,得知丘宁汽车的确打算在明年年初上马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名字还没定,但是他们没有腾驰汽车的魄力,搞出一个独立的新驰汽车出来干新能源汽车,依然会放在丘宁汽车旗下,跟其它车型的产品线平级。”
“所以,现在正好是供应商选型阶段?”
“是的。”
“嗯......跟我从宋元那儿了解得差不多。你觉得他们能够如期开始吗?预算大约多少?他们这款车顶层需求确定了吗?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准备主攻哪个细分市场?我们有竞争对手吗?他们的方案大致如何?”
白穆的问题像是机关枪一样。
胡伟和罗丽莉都有些紧张。
他们加入兴能中和后,一开始觉得跟着白穆挺幸运,因为这个领导长得儒雅帅气,脾气也不错,而且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但久而久之,两人就发现,白穆一点都不好伺候。
他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容不得你不细致。一旦你表现出半点不专业,他就会立刻板下脸来。
然后就是疾风骤雨。
如果你能在其中生存下来,便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否则,便被冲刷到路边,被淘汰掉。
胡伟十分小心地回答这白穆这一系列组合问题,每一个答案都在脑海中仔细推敲之后,才敢把对应的词句放入口中,小心翼翼地递送出来。
白穆注视着胡伟,认真捕获着所有信息。
听完所有的情况,他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
“看起来,我明天可以去跟宋元把工作往前推进一步了,入列他们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然后跟他们一起交流一下,对于电池的需求应当怎样去做。”
“穆哥,跟客户一起梳理需求,这一招的确是很厉害!”胡伟赞叹道:“那......值不值得小酌一杯?”
白穆笑道:“你小子今天是酒瘾上来了是吧?我们总量控制,最多二两,喝多了误事。”
“好嘞!服务员......”
酒菜上来之后,罗丽莉依然只是喝茶。
她不喜欢喝酒。
而白穆也没有劝酒的习惯,尤其是劝女人喝酒。
他一般只是礼貌地问问,对方喝,就安排上,不喝,他也不纠结。
“丽莉,你把杰特耐的情况说说吧。”
酒可以不喝,工作还是要汇报的。
罗丽莉使劲点了点头:“嗯!杰特耐是一家新兴的汽车厂,专攻新能源汽车,去年才成立。创始团队是从dtc出来的几个人——dtc原来就有‘丘宁帮’,现在这几个丘宁人联手回到老家,跟当地政府要了一些政策和资金,又引入了几笔外部投资,直接干纯电汽车。”
“真是趁着政策的东风啊......早几年,怎么可能直接就上新能源汽车?”
“是啊,现在全国像杰特耐那样的企业可多了。”
“等着吧,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这样的时候,鱼龙混杂,大浪淘沙,谁能够真活下来还另说呢,我们得仔细甄别......”白穆把话题再次拉回到眼前这单业务,“如果杰特耐要选我们的电池,他们的审批人是谁?关键决策者是谁?影响者又是谁?你在里面有内线吗?这整个决策链条上的关系你有没有摸清楚?相比丘宁汽车,杰特耐我们没那么熟悉,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毕竟,所有的决定都是人做出来的。”
罗丽莉也接受了一次连环问题的洗礼。
他们加入兴能中和都才一年不到,这次更是第一次跟着白穆一起出差。
这家创业企业,愿景的确很远大,薪资给得也不错,然而,想混日子?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