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打力,借花献佛。在你这边突破几项电极和电芯关键技术的前提下——比如研发出超薄铜箔,甚至突破8微米的厚度,将它们提供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借助他们的产线生产出电芯,再去寻找有封装能力的整车厂,利用他们的封装能力形成电池,供他们自己的车使用。”
“嗯......更薄的导电铜箔可以支持更高的电芯能量密度,从而带来更远的续航能力......而孔径大小分布更优化、透气率表现更好的隔膜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稳定和安全性......我们能实现这样的几个点单点突破,一招鲜就能吃遍天。”李柘一深表赞同。
“但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它无法实现规模复制,而且还挑客户——毕竟,不是所有的整车厂都有动力电池封装能力的,往往只有那些准备走新能源路线的车厂会有,但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没准还想做垂直整合,跟我们竞争......所以,我们只能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去渗透,没法实现规模效应......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也只能这样做。我们一边做,一边获得业务收入,同时扩大规模,支持你这边持续技术突破和团队的能力完善,直到我们实现完整的电池生产和封装能力成型的时候,就可以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通过产品的标准化迅速扩张了。”
白穆咬了咬牙。
这是他们打开局面的唯一方式。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攻击或者魔法攻击,是一整套组合攻击。
就如同舞台上耍杂的小丑,同时抛出好几个球,还要保持每一个都持续运转而不落地。
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他们的事业就崩溃了。
他们也必将黯然下场。
白穆相信,没人愿意这样。
他们才刚刚而立之年,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呢!
李柘一被白穆的话所感染,使劲点了点头:“反正......我不会拖后腿的。”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郭兴与白穆两人来到燕华市北郊的腾驰汽车。
在两年前的氢能源汽车专项当中,他们结识了国内三大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dtc、腾驰和创寰。
三家当中,只有腾驰位于燕华。
因此,两人决定先从这一家开始。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始团队的历史资源是必须要充分利用的,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而兴能中和大几十号人当中,也只有他们两人跟整车厂打过交道,李柘一的资源主要在产业链的合作方之上。
另一方面来说,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必须亲自拜访客户,尤其是像他们那样做b端企业市场的。
那种天天坐在办公室,远离一线炮火的喧嚣,只依靠下属的汇报信息来决策的领导者,是只有在克廷根那样的大型企业才有的奢侈。
最怕企业还没长大,文化和组织架构就提前老了,僵了。
这是郭兴曾经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他后来深刻反省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他们没有招募销售和业务拓展团队,都是白穆一个人在奔波。
现在有了李柘一加盟,技术上不需要操心细节,他有了更多的精力跟着白穆跑客户。
尽管千万级的融资到位,他们依然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产品和技术上。至于销售和业务拓展团队,暂时还用不着搭建。
两人一个技术,一个商务,可堪最佳组合。
兼以颜值都还挺能打。
两人终于可以开始起锚,带着兴能中和这艘小船闯进变化无常、波云诡谲的漫漫航路。